看到张宏民去年在朋友圈晒出的聚会合照,好多人都愣住了。
邢质斌满头白发穿着红色外套,李修平站在角落微笑,董浩还是那张圆乎乎的笑脸,可仔细一瞧,每个人脸上都爬满了皱纹。
配文写着:“匆匆四十载,今日谁识君?”底下有人评论:“时间都去哪儿了?你们可是我们的青春啊!”
一、从“国脸”到“邻家爷爷奶奶”,他们这样过日子
邢质斌退休后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直到去年被拍到接孙子放学。
她穿着碎花衬衫和布鞋,在菜市场挑黄瓜时还耐心纠正摊主:“‘芹’字要读得清脆点儿,舌尖顶住上齿龈才好听。”
谁能想到,这位当年在国庆阅兵直播中字正腔圆的播音员,如今成了社区里的“朗诵教练”,傍晚总带着孩子们在小区凉亭念《再别康桥》。
![]()
李修平的变化更让人意外。
去年一段她穿旗袍走T台的视频刷屏网络,网友惊呼:“这哪是60岁?分明逆生长!”其实她退休后一直在传媒大学讲课,梳妆台上还摆着泛黄的播音教材,扉页上写着“字正腔圆,心亦端正”。
学生说她每晚睡前必靠墙站10分钟,“老师说要让仪态刻进骨子里”。
![]()
最让人唏嘘的是张宏民。一张他独自坐在路边吃雪糕的偷拍照,竟被网友贴上“无儿无女晚年凄凉”的标签。
其实他退休后忙得连轴转——担任精神卫生宣传大使、给聋哑儿童做康复辅导、还开着二手吉普车跑遍了青藏线。
老同事透露:“他手机里存满了孩子们送他的画,比谁都富足。”
二、有人带娃买菜,有人闯荡江湖
别看镜头前端庄严肃,退休后的央视主持人一个比一个“野”。
倪萍跑去甘肃帮果农直播卖苹果,嗓子哑到说不出话还举着牌子比划:“甜!可甜啦!”去年她穿着军大衣在零下十几度的果园里折腾三天,果农红着眼圈说:“倪大姐比我们还能吃苦。”
“体育解说第一人”宋世雄更绝。女足亚洲杯期间他重操旧业,一句“王霜这脚弧线球,胜过春晚的烟花”引爆热搜。
74岁的他至今熬夜看球做笔记,手机里存着最新比赛录像,还在小区带孩子们练解说:“踢球要狠,解说要准,人生就得有这股劲儿!”
![]()
最浪漫的是《话说长江》的陈铎。86岁的他在阳台养了上百盆兰花,拍短视频教人让墨兰在冬天开花,兴起时吟诗:“兰花不争春,枯叶也含香。”网友要送他新衬衫,他婉拒说:“旧物如老友,愈久愈贴心。”
![]()
三、褪去光环后的酸甜苦辣
光鲜背后也有无奈。李瑞英退休后被问最多的是1998年儿子坠楼那天——当时她正在直播,接到电话后强忍崩溃完成播报才冲去医院。
网友骂她“冷血”,却不知她播完新闻腿软到站不起来。如今她每天接送孙子上学,笑着说:“欠孩子的,现在加倍补。”
王宁和“金龟子”刘纯燕这对央视伉俪更是典型。一个严肃播新闻,一个活泼带少儿,生活中却倒过来——王宁退休后天天练歌,同学聚会非要高唱《我的太阳》;刘纯燕反倒管起账本,吐槽丈夫:“播新闻时一字千金,买菜为三毛钱能吵半小时。”
而张宏民的单身选择引发过巨大争议。其实他早说过:“婚姻不是填空题,是选择题。我把答案留给了话筒。”退休后他资助了37个山区孩子,其中一个考上传媒大学后来也经常给他通书信。
四、岁月偷走青春,却偷不走热爱
这些主持人用退休生活打破了对“晚年”的刻板印象。
敬一丹65岁学做自媒体,写书、办公益讲座比上班还忙;徐俐开着房车环游中国,在喀纳斯湖边直播日出时感叹:“从前播新闻是责任,现在看山水是修行。”
![]()
去年那场大聚会后,李修平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从前觉得30分钟直播漫长,现在发现30年光阴短暂。
好在岁月饶人——它带走胶原蛋白,却留下眼里的光。”配图是14位白发主持人的搞怪合影,所有人笑得像孩子。
![]()
或许这就是时光的公平:镜头会关闭,声音会苍老,但对生活的热忱永远不会退休。正如邢质斌教孙子读诗时说的:“每个字要落地有声,就像每个人要活得踏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