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不少小商家愁得睡不着觉。不是经济不行,也不是地震台风,而是——中国游客突然“消失”了。原本以为今年秋冬能靠旅游回暖回一波血,结果连门都没开热,生意就先崩了。
![]()
在东京浅草、大阪心斋桥、京都祇园这些往年挤满中国游客的地方,如今冷冷清清。有拉面店老板苦笑:“我提前囤了三个月的叉烧和面条,还专门请了会中文的服务员,结果一个月见不到几个中国人。”还有卖药妆的店主说,仓库里堆满了面膜和眼药水,都是按去年旺季的量进的货,“现在只能打折甩卖,再这样下去,房租都交不起了。”
这波“旅游雪崩”来得又快又狠。数据显示,10月以来赴日中国游客数量同比暴跌近六成,部分旅行社甚至直接暂停了赴日线路。原因也不难猜——近期中日关系因某些政客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当言论持续紧张,加上网络上关于“抵制日游”的讨论升温,不少原本计划去日本赏枫、泡温泉、买电器的游客,纷纷改道东南亚或干脆宅家。
![]()
可问题是,日本商户根本没料到这一出。他们年初就开始准备:更新中文菜单、接入支付宝微信、培训员工说“欢迎光临”,甚至连厕所都重新装修了一遍,就为了迎接“金主爸爸”回归。谁想到,政治风波一来,老百姓用脚投票,旅游业首当其冲成了“牺牲品”。
更扎心的是,日本经济对外国游客依赖太深了。疫情前,中国游客年均消费超2万亿日元(约合1000亿人民币),是全球赴日游客中人均花得最多的群体。很多小店七八成收入都靠中国客撑着。现在人不来,等于断了命脉。
![]()
有人说:“日本政府一边喊着要改善对华关系,一边又纵容高官放狠话,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确实,嘴上说“重视经贸合作”,行动上却不断触碰中方底线,结果就是——普通民众不买账,商户遭殃,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其实,中国游客不是不能去日本,而是不想在自家核心利益被挑衅的时候,还跑去给人送钱。这不是情绪化,是底线。你尊重我,我自然愿意来消费;你拿我的伤口当筹码,那就别怪我不捧场。
眼下,不少日本地方城市已经开始悄悄调整策略,有的通过民间渠道释放善意,有的主动联系中国旅行社试探恢复可能。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信任一旦受损,重建哪有那么容易?
![]()
说到底,旅游从来不只是看风景,更是人心的温度计。当政治操弄凌驾于民生福祉之上,最先凉掉的,永远是那些靠双手吃饭的小人物。希望东京的决策者们能早点明白:与其在错误的道路上硬撑,不如回头看看——中国市场的大门,从来只对真正尊重中国的人敞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