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颁奖嘉宾念出“最佳美术片——《哪吒之魔童闹海》”时,偌大的颁奖台空无一人。那场面,尴尬得让台下所有明星都成了陪衬。
![]()
第38届金鸡奖最出圈的瞬间,竟然是个没人认领的奖杯。一部创下154亿票房奇迹、登顶中国影史冠军的现象级作品,在这个顶尖电影奖项里,只拿到个“技术类”安慰奖。
![]()
官方的说法是“团队正全力投入《哪吒3》创作”。但明眼人都心知肚明,这绝不是“没空”两个字能解释的,更像是一次意味深长的“集体沉默”。
![]()
对比《哪吒2》团队以往的领奖记录,这次的金鸡奖缺席格外醒目。就在今年的华表奖上,当影片获得“特别贡献影片”时,光线传媒CEO王长田还亲自登台,郑重代读导演饺子的感言。那时候,团队对奖项还保持着基本尊重。
![]()
就连平时的各类电影活动,也常见团队人员代领或参与的身影。唯独这次,从导演、制作组到出品方代表——整条产业链上的关键人物,齐刷刷选择了“全面静默”。连影片官方社交媒体都对获奖只字未提。
数据摆在那里:《哪吒2》在中国内地豪取154.46亿元票房,稳坐影史冠军宝座。单这一部片子,就撑起了年度电影市场近三分之一的票房。
![]()
可就是这样一部载入史册的作品,在金鸡奖上仅仅拿到“最佳美术片”这个技术类奖项,连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这些核心奖项的入围名单都没进。
有网友调侃说,当届所有获奖影片的总票房加起来,恐怕还抵不上《哪吒2》的零头。票房与奖项之间的巨大落差,让所谓“专业评选”的标准显得有点苍白。
导演饺子确实在闭关。据ZAKER等媒体报道,为了打磨《哪吒3》,他推掉了周星驰的合作邀约、拒绝了2亿元的平台评委合约,甚至把《哪吒2》的5亿元收益全都投进了新作。
![]()
这种“偏执”早有痕迹:团队曾经为了3秒钟的“玉虚宝库鱼群游动,”镜头打磨半年;10秒镜头要渲染3天、30分钟不满意的成片说废就废。这倒像是魔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现实写照。
![]()
但关键问题在于:为什么这次连出品方都不派个代表?答案可能就藏在评奖标准里。
动画电影的身份困境,在这里显得特别突出。
更深层的问题浮出水面:当一部开创中国动画历史的作品,在顶级电影节中只得到技术类肯定,这就暴露了评奖机制中“重题材轻类型”、“重现实轻幻想”的固有偏见。
![]()
就像影迷说的那样:“宫崎骏在日本既能拿最佳导演,他的电影也能拿最佳影片。为什么我们的动画片,导演就不配拿奖?编剧就不配拿奖?故事就不配拿奖?”
![]()
这种偏见,让《哪吒2》这样的全年龄段国民IP,在奖项角逐中被自动归为“次要”类别。当奖项失去了激励创作的意义,缺席本身就成了最有力的表态。
《哪吒2》事件不是个例。本届金鸡奖评委班底被推上风口浪尖,部分网友用“谋家军”来调侃,直指评审构成可能存在“圈子化”倾向,让奖项失去了该有的多元性和公信力。
![]()
当荣誉总是流向特定圈层,观众对“专业评选”的信任就会慢慢瓦解,最终让金鸡奖从华语电影标杆,沦为一个“圈内游戏”。《哪吒2》的缺席,不过是这种普遍情绪最极致的表达。
这场无人领奖的颁奖礼,成了2025年电影圈最意味深长的隐喻。它映照出中国电影市场中,大众选择与专业评判、商业成功与艺术荣誉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
![]()
当一部作品本身已经成为丰碑,当154亿票房已经证明了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奖杯的重量,或许真的比不上创作者心里那一帧待修的镜头。
您觉得《哪吒2》团队是“真性情”还是“真抗议”?如果金鸡奖要改革,您最希望它改变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