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前言·】——》
刷手机时,总能看到"这5种药千万别长期吃"这类文章,点进去一看,阿司匹林、降压药全在黑名单上。
不少人看完就慌了,赶紧把家里的常用药停了。结果呢?血压飙升、心脏出问题的反倒多了起来。
到底哪些药能长期吃,哪些不能?这事儿可不是看几篇网文就能搞明白的。
咱们今天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让你知道该怎么正确对待手里的药。
![]()
网上说的"不能长期吃"靠谱吗
打开某些健康科普号,经常看到危言耸听的标题。"这几种药吃久了会伤肾""那几种药长期服用致癌",配上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
这些文章有个共同特点:一刀切地否定某些药物,完全不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
![]()
拿阿司匹林来说,确实有出血风险,这是医学常识。但对于做过心脏支架、得过脑梗的病人,这药就是保命的。
停了药,血栓复发的概率能翻好几倍。
还有氢氯噻嗪这种利尿降压药,有些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必须靠它控制血压,单纯吃别的药根本压不下来。
![]()
这些网文为了博眼球,把药物的副作用无限放大,却闭口不谈它们的治疗作用。
就像菜刀能伤人,难道就不用菜刀了?关键在于怎么用、谁来用、在什么情况下用。
医学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事,药物能不能长期吃,得看病情需要。
![]()
慢性病患者必须接受的现实
很多慢性病是治不好的,只能控制。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毛病,不是吃几天药就能根治的。
想把血压、血糖稳定在安全范围内,就得天天吃药,这个道理必须认清。
![]()
有人觉得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这想法看似谨慎,实际上是在拿命开玩笑。
血压长期控制不好,脑出血、肾衰竭的风险大得很。血糖控制不住,眼睛、肾脏、神经都会慢慢坏掉。
这些并发症带来的伤害,比药物副作用严重一百倍。
![]()
医生开长期处方药的时候,已经把利弊算清楚了。
定期复查就是为了监测副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擅自停药,反而让医生失去了监控病情的机会,出了事连补救都来不及。
![]()
真正需要警惕的几类常用药
说了半天不能乱停药,不代表所有药都适合长期吃。有些日常用的药,时间长了确实会出问题,这个必须搞清楚。
感冒药里的扑热息痛,退烧止痛效果好,但连续吃超过一周就可能伤肝。
很多人感冒好了还习惯性地吃几天,觉得能"巩固疗效",这完全没必要,只会增加肝脏负担。
![]()
抗生素更不能随便吃。有些人嗓子一疼、咳嗽两声就吃头孢、阿莫西林,以为能"消炎"。
实际上普通感冒多数是病毒引起的,吃抗生素根本没用,反而会破坏肠道菌群,导致腹泻、真菌感染。
真需要用抗生素的时候,也得按疗程吃完,不能症状一好就停,否则细菌会产生耐药性,下次更难治。
![]()
胃药奥美拉唑这类质子泵抑制剂,短期治疗胃炎、胃溃疡效果明显。
但吃上大半年甚至几年,会影响钙、镁、维生素B12的吸收,增加骨折和贫血的风险。
胃病治好了就该停药,不能当成保健品天天吃。
![]()
鼻炎喷雾里的麻黄碱成分,喷完鼻子立刻通气,特别舒服。
可连续用超过一周,鼻黏膜会产生依赖,不喷就堵得更厉害,形成"药物性鼻炎"。
这种情况在耳鼻喉科很常见,都是滥用喷雾惹的祸。
![]()
安眠药和镇静剂帮助睡眠效果好,但成瘾性也强。
长期依赖这些药入睡,不仅会产生耐药性、剂量越吃越大,停药后反弹性失眠更痛苦。
除非是严重的睡眠障碍,一般不建议长期使用。
![]()
老年人用药最容易犯的错
有些老人怕药吃多了伤身,自己把剂量减半,或者隔一天吃一次。
降压药、降糖药这些需要稳定血药浓度的药,这么吃根本达不到治疗效果。血压忽高忽低,比不吃药还危险。
还有人一看指标正常了就立刻停药,结果没几天病情反弹,白白浪费了前面的治疗。
![]()
把药片掰开、碾碎吃也是常见错误。有些缓释片、肠溶片是有特殊设计的,破坏了外层结构,药效会大打折扣,甚至引起副作用。
听信保健品和偏方的老人也不少。什么降压茶、降糖粉,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都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
有些老人把这些东西当药吃,把真正的处方药停了,结果病情失控才后悔。保健品最多算个辅助,绝对替代不了正规药物治疗。
![]()
混淆消炎药和抗生素的概念也很普遍。发烧、牙疼、伤口发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几粒头孢。
真正的炎症有很多种,不是所有的都需要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和菌群失调。
科学用药要记住的几个原则
药物能不能长期吃,核心就看一个标准:疾病需不需要。
慢性病需要长期控制,那就得长期吃药,没得商量。急性病治好了,药就该停,不能没病找病地吃。
用药方案必须由专业医生制定。医生会根据病情、年龄、肝肾功能、其他药物使用情况综合判断,这不是看几篇科普文章就能自己决定的。
![]()
定期复查是长期用药的必要环节。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这些检查,能及时发现药物是否产生了不良反应。
检查结果正常,说明目前的用药方案是安全的,可以继续。发现异常,医生会马上调整方案,避免严重后果。
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舒服,都要第一时间跟医生说。皮疹、头晕、恶心、乏力这些症状,可能是药物副作用的信号。
![]()
家里的药品要妥善保管,注意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过期药、变质药坚决不能吃。不同的药放在不同的盒子里,标注清楚名称和用法,避免吃错。
老人记性不好,可以用药盒分装好一周的药量,或者设置提醒,防止漏服或重复吃。
![]()
《——【·结语·】——》
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病情,这是医学共识,不能因为害怕副作用就擅自停药。
有些常用的急性期药物,治疗结束后必须停用,长期吃反而有害。关键在于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
网上的科普信息可以参考,但别被那些危言耸听的标题吓住。
![]()
信息来源: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2.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3.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5.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