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从老家寄来5斤腊肠,我嫌味儿大随手送给邻居阿姨,谁料2天后阿姨找上门,说这味道她想了20年。
![]()
1
快递柜提示音响起时,苏晴正在厨房炖排骨汤。
她擦着手下楼,快递员递过来一个沉甸甸的泡沫箱,外面裹着两层防水袋。
“陆哲家的吧,你婆婆寄的,特意交代要冷藏。”快递员笑着说。
苏晴点点头,费力地抱着箱子上楼。
打开泡沫箱的瞬间,一股浓郁的腊香味涌了出来,夹杂着花椒和白酒的气息,直冲鼻腔。
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五斤腊肠,用透明保鲜袋分装着,油光锃亮。
手机响了,是婆婆张桂芬打来的。
“晴晴,腊肠收到了吧,”婆婆的声音带着笑意,“我跟你公公灌了三天,选的都是后腿肉,没放太多盐。”
“收到了妈,谢谢您,”苏晴捏着鼻子,尽量让语气听起来温和,“这么多,我们俩得吃好久。”
“慢慢吃,真空包装的,放冰箱能存两个月,”婆婆顿了顿,“对了,这配方是我跟老姐妹学的,就这味儿,别处吃不到。”
挂了电话,苏晴把腊肠往冰箱角落一塞,转身打开抽油烟机。
客厅里还是飘着腊味,她实在受不了这种厚重的腌制味道,总觉得发腻。
陆哲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吸了吸鼻子。
“妈寄的腊肠到了?”他换着鞋往厨房走,“闻着就香。”
“在冰箱里呢,”苏晴皱着眉,“味儿太大了,我跟你说,我实在吃不来这个。”
陆哲笑了笑,从冰箱里拿出一袋腊肠:“妈特意给你做的,尝一根试试,跟外面买的不一样。”
“不了不了,”苏晴连连摆手,“你自己吃吧,或者送人也行,五斤呢,你一个人吃不完。”
陆哲没反驳,他知道苏晴的口味,清淡为主,确实不爱吃腊味。
第二天早上苏晴出门倒垃圾,碰到隔壁的周兰阿姨。
周兰六十多岁,退休在家,为人和善,平时常帮苏晴代收快递。
“小苏,上班去啊?”周兰笑着打招呼。
“是啊周阿姨,”苏晴灵机一动,转身回家拎了三斤腊肠,“阿姨,我婆婆从老家寄来的腊肠,太多了我们吃不完,您尝尝。”
周兰愣了一下,接过腊肠:“这多不好意思,总吃你们家东西。”
“没事,您不嫌弃就好,”苏晴摆摆手,“我实在吃不来这味儿,扔了怪可惜的。”
周兰拿着腊肠,指尖轻轻摩挲着保鲜袋,眼神有些复杂:“那我就不客气了,回头给你拿点我做的馒头。”
苏晴笑着应下,转身上班去了,完全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2
两天后的傍晚苏晴刚下班回家,就听到敲门声。
打开门是周兰阿姨,手里拿着一个保鲜盒,脸色有些激动。
“小苏,你在家啊,”周兰走进来,目光直直地看着苏晴,“我问你,这腊肠,是你婆婆自己灌的吗?”
苏晴点点头,心里纳闷:“是啊阿姨,怎么了,不好吃吗?”
“不是不好吃,”周兰把保鲜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里面是切好的腊肠,“这味道,我想了整整二十年。”
苏晴愣住了,陆哲刚好从房间出来,听到这话也停下了脚步。
“阿姨,您这话是什么意思?”苏晴给周兰倒了杯温水。
周兰喝了一口水,平复了一下情绪:“这腊肠的配方,跟我二十年前吃的一模一样,花椒放得少,酒用的是粮食酒,还有一点点陈皮的香味。”
她抬起头,眼神里带着期盼:“你婆婆,是不是姓陈?或者,她年轻的时候,在南城待过?”
苏晴摇摇头:“我婆婆姓张,张桂芬,她一直在老家县城,没去过南城啊。”
陆哲插话道:“周阿姨,您是不是记错了?这配方是我妈跟她老姐妹学的,都快三十年了。”
“老姐妹?”周兰眼睛一亮,“你妈那个老姐妹,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
“我妈没细说过,”陆哲回忆道,“只知道是年轻时一起做工的,后来搬家了,就断了联系,好像姓林?”
周兰的身体轻轻晃了一下,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林秀琴?是不是叫林秀琴?”
陆哲愣了愣,转头看苏晴:“好像是这个名字,我妈提过一次。”
周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掉:“是她,真的是她,我找了她二十年。”
苏晴和陆哲面面相觑,都没想到一袋腊肠,竟然引出这样的事。
“阿姨,您跟林阿姨,是什么关系啊?”苏晴递过纸巾。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周兰擦着眼泪,“二十年前,我们一起在南城的纺织厂上班,住一个宿舍,她教我灌腊肠,就是这个味儿。”
“后来她家里出了点事,要搬家去外地,我们约好以后联系,可我等了好久,都没收到她的信。”
“我去她原来的地址找过,早就拆迁了,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她不想认我了。”
周兰的声音带着哽咽:“我做梦都没想到,竟然能通过一袋腊肠,找到她的线索。”
陆哲皱着眉:“可我妈说,林阿姨后来去了邻省,具体地址也丢了,这些年也没联系上。”
“没关系,”周兰连忙说,“只要知道她还在,只要能找到她,我怎么样都好。”
她看着苏晴和陆哲:“小苏,小陆,能不能帮我问问你婆婆,林秀琴现在在哪里?我真的很想她。”
苏晴看着周兰期盼的眼神,心里忽然有些愧疚,当初那么随意就把腊肠送了出去,没想到竟藏着这么深的情谊。
“阿姨,您别急,”苏晴说,“我现在就给我婆婆打电话,问问情况。”
3
电话很快接通,婆婆的声音依旧爽朗。
“晴晴,怎么这个点打电话,是不是腊肠不好吃啊?”
“不是妈,”苏晴看了一眼周兰,“我问您个事,您那个教您灌腊肠的老姐妹,是不是叫林秀琴?”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婆婆惊讶的声音:“你怎么知道?你见过她?”
“没有,”苏晴说,“是我们邻居周兰阿姨,她认识林阿姨,二十年前是好朋友,后来断了联系,她找了林阿姨二十年。”
“周兰?”婆婆的声音提高了一些,“是不是个子不高,眼睛圆圆的,说话有点慢?”
周兰连忙凑到电话旁边,声音颤抖:“桂芬姐,是我,我是周兰。”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惊呼,接着是急促的呼吸声:“兰兰?真的是你?你还活着?”
周兰的眼泪又掉了下来:“是我,秀琴姐呢?她现在还好吗?”
“好,都好,”婆婆的声音也带了哭腔,“当年的事,都怪我,没把地址给你送对。”
苏晴和陆哲坐在旁边,听着两人的对话,慢慢理清了当年的脉络。
二十年前,林秀琴因为丈夫工作调动,要搬到邻省。
临走前,她把新地址写在纸上,托付给同厂的张桂芬,让她转交给周兰。
可张桂芬那段时间家里有事,忙着搬家,等想起这事的时候,那张写着地址的纸,已经找不到了。
她试着联系林秀琴,可林秀琴换了电话,原来的住处也没人了,两人就这样断了联系。
而周兰等不到林秀琴的消息,以为她故意疏远,心里难过了很久。
后来纺织厂倒闭,大家各奔东西,周兰也搬了家,这一找,就是二十年。
“我对不起你兰兰,”婆婆的声音带着愧疚,“这些年,我也一直惦记着你们,可就是找不到联系方式。”
“不怪你桂芬姐,”周兰擦着眼泪,“能再次联系上,我就很满足了,秀琴姐现在在哪里,我能跟她通个电话吗?”
“可以,我现在就给她打,让她给你回过来,”婆婆说,“她这些年也一直在找你,家里还留着当年你送她的围巾呢。”
挂了电话,周兰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太好了,终于能找到她了,”她看着苏晴和陆哲,“真是谢谢你们,要不是你把腊肠送给我,我这辈子可能都见不到她了。”
“阿姨,您太客气了,”苏晴笑着说,“也是缘分,刚好赶上了。”
陆哲补充道:“等林阿姨联系您,你们约个时间见面,我们可以开车送您去。”
周兰连连道谢,又从包里拿出一个红包:“小苏,这是一点心意,谢谢你的腊肠,也谢谢你帮我联系上老朋友。”
苏晴连忙推辞:“阿姨,您这就见外了,举手之劳而已,红包我不能收。”
推让了半天,周兰才把红包收回去,临走前,把保鲜盒里的腊肠递给苏晴:“这腊肠你们也尝尝,真的很好吃,别浪费了。”
苏晴看着那盘油光锃亮的腊肠,忽然觉得,这味道好像也没那么难接受了。
4
第二天一早,周兰就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喜悦。
“小苏,我跟秀琴通电话了,我们约了这周末见面,在市中心的咖啡馆。”
“太好了阿姨,”苏晴真心为她高兴,“需要我们送您吗?”
“不用不用,她儿子会开车送她过来,”周兰说,“对了,秀琴说,想请你们俩一起吃饭,好好谢谢你。”
苏晴愣了一下,连忙说:“不用这么客气,我们就不去打扰你们叙旧了。”
“不打扰不打扰,”周兰说,“秀琴说了,要不是你,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逢,你一定要来。”
盛情难却,苏晴只好答应下来。
周末下午,苏晴和陆哲提前到了约定的餐厅。
没过多久,周兰就来了,身边跟着一个头发花白的阿姨,眉眼间和周兰有几分相似,应该就是林秀琴。
还有一个年轻男人,三十多岁,长相斯文,是林秀琴的儿子,陈默。
“小苏,小陆,谢谢你们能来,”林秀琴握着苏晴的手,笑容温和,“这袋腊肠,真是我们的缘分。”
“林阿姨,您太客气了,”苏晴笑着说,“能帮您和周阿姨重逢,我们也很高兴。”
几人坐下,点了菜,周兰和林秀琴就聊起了当年的往事,从纺织厂的工作,到宿舍里的趣事,有说有笑,眼角却时不时泛着泪光。
苏晴和陆哲安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话,气氛很融洽。
陈默主动给苏晴和陆哲倒了茶:“我妈这些年,总提起周阿姨,说当年是她最好的朋友,一直遗憾没能联系上。”
“我也是,”陆哲说,“我妈也总说,对不起林阿姨和周阿姨,没把地址送到。”
“都过去了,”林秀琴摆摆手,“现在能重逢就好,以后我们常联系。”
吃饭的时候,林秀琴看着苏晴,越看越喜欢:“小苏,你跟小陆结婚多久了?”
“三年了,”苏晴回答。
“挺好挺好,”林秀琴笑着说,“我家陈默,还单着呢,你们要是有合适的,也帮着留意留意。”
陈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妈,吃饭呢。”
周兰也跟着说:“陈默这孩子,踏实稳重,工作也挺好,就是太腼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苏晴看了一眼陈默,又看了看陆哲,心里忽然有了个想法。
她想起自己单位的同事,李薇,性格开朗,人也善良,跟陈默年纪相仿,也是单身。
“林阿姨,周阿姨,”苏晴说,“我有个同事,人挺好的,跟陈默年纪差不多,要不要我帮着牵个线?”
陈默愣了一下,脸颊微微泛红:“苏姐,不用麻烦了。”
“不麻烦,”林秀琴连忙说,“那太好了,小苏,谢谢你啊,要是真能成,阿姨一定好好谢谢你。”
周兰也笑着说:“这要是成了,咱们可就真成一家人了。”
苏晴拿出手机,翻出李薇的照片给林秀琴和陈默看:“这就是她,性格挺开朗的,工作也稳定。”
林秀琴看着照片,连连点头:“挺好挺好,看着就顺眼。”
陈默也看了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羞涩,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吃完饭,几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约定好下次再聚。
临走时,林秀琴塞给苏晴一个红包:“小苏,这是阿姨的一点心意,谢谢你帮我们重逢,还帮陈默牵线。”
苏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阿姨,您太客气了,我就是举手之劳。”
看着林秀琴和周兰相携离开的背影,苏晴心里暖暖的。
陆哲握住她的手:“没想到一袋腊肠,还促成了这么多事。”
苏晴笑了笑:“是啊,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5
苏晴很快安排了李薇和陈默见面。
两人约在一家环境不错的书店咖啡馆,苏晴和陆哲也陪着去了,算是打个招呼。
没想到,李薇和陈默还挺投缘,聊得很开心,从工作聊到兴趣爱好,有很多共同话题。
之后,两人就开始单独联系,感情进展得很顺利。
三个月后,陈默正式邀请苏晴和陆哲吃饭,宣布了和李薇的恋情。
饭桌上,李薇笑着说:“苏姐,真要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还遇不到陈默呢。”
“不用谢我,”苏晴笑着说,“是你们俩有缘分,我只是牵个线而已。”
林秀琴和周兰也来了,看着两个孩子,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好了,”周兰说,“我和秀琴重逢了,陈默也找到了对象,这都是托了小苏的福。”
“是啊,”林秀琴说,“那袋腊肠,真是我们的福气,不仅让我找到了老朋友,还让我儿子找到了幸福。”
陆哲举起酒杯:“敬缘分,也敬我们所有人,以后大家都是一家人。”
众人纷纷举杯,欢声笑语回荡在餐厅里。
没过多久,婆婆张桂芬也从老家来了,特意去见了林秀琴和周兰。
三个老姐妹聚在一起,聊了很久,弥补了二十年的遗憾。
婆婆拉着苏晴的手,笑着说:“晴晴,以前还怪你不爱吃我做的腊肠,现在看来,送出去是对的。”
苏晴不好意思地笑了:“妈,以后您做的腊肠,我一定好好吃。”
其实,自那以后,苏晴也慢慢接受了腊味,偶尔还会自己做,虽然味道不如婆婆做的正宗,但陆哲总是吃得津津有味。
半年后,陈默和李薇订婚了,邀请了苏晴一家、林秀琴、周兰,还有张桂芬,一起吃了订婚宴。
订婚宴上,周兰看着林秀琴,又看着陈默和李薇,眼眶红红的:“真好,一切都越来越好。”
林秀琴握住她的手:“是啊,都是缘分,是那袋腊肠带来的缘分。”
苏晴靠在陆哲的肩膀上,看着眼前和睦的一幕,心里满是温暖。
她从来没想过,当初因为嫌弃味道而随手送出的五斤腊肠,竟然会串联起这么多的故事,促成这么多的圆满。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或许藏着最深的缘分,最暖的情谊。
而那袋腊肠的味道,也成了所有人心中,最难忘的旧时光味道,带着重逢的喜悦,和幸福的芬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