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仪征人民医院,对原平台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郁飞:镜下见仁心 术间显担当
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郁飞的身影总是忙碌而坚定——他穿梭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以沉稳的双手操控内镜,在毫米之间精准施治;以耐心的倾听温暖患者,于细微之处传递关怀。从重症医学科到消化内科,从生死一线的抢救到早期病变的微创诊疗,郁飞用十余年的坚守与钻研,践行着“以镜为眼、以术为刃、以心为灯”的行医理念,为仪征百姓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生动诠释了“青年岗位能手”和“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
从ICU到内镜室:生命战场的初心传承
“重症医学科的三年,是我医者生涯中最宝贵的历练。那些与死神赛跑的日夜,不仅锤炼了急救技能,更让我深刻体悟到生命的重量。”谈起2012年刚入职时在ICU工作的经历,郁飞难掩激动。作为“生命的最后防线”,这里每天面对的是血压骤降、心跳骤停等危急重症,也正是在这儿,他练就了精准判断与快速反应的能力。
郁飞至今记忆犹新:一名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反复出血、心跳骤停,他与团队合作持续胸外按压一小时,历经两次手术,最终稳住了患者的生命体征;还有食管癌术后深夜大出血的老人,他们彻夜输血抢救,用十几个单位的血液换来清晨的生命曙光。仪器规律的滴答声,见证了他从青涩到成熟的每一步。
2015年,郁飞考入扬州大学攻读内科学消化方向硕士研究生,毅然转向内镜诊疗领域。“看到消化内科能够通过微创手段在早期根治病变,避免患者承受器官切除之痛,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耕的方向。”毕业后,他师从消化内科主任鲍兵,传承“问诊细致、思考周全”的行医准则。当年轻医生对一例带状疱疹后遗症引发的胸痛束手无策时,鲍主任凭借细致观察一语道破病因。这份严谨,成为郁飞行医路上始终秉持的信念。
如今,休息日接到急诊电话已是常态。近日,一名八旬老人消化道出血夜间紧急送医,呕吐、排黑便不止,本需胃肠排空后才能检查的常规被紧急打破。“当时没多想,救人才是第一位。”郁飞熟练操作热凝钳止血、用夹子加固创面,从溃烂血管中抢回了生命。ICU赋予的抗压能力与内镜室锤炼的精准技术,共同铸就了他独特的诊疗风格。
![]()
以镜为眼探病灶:精研技术的为民情怀
“消化内科医生,就是消化道的‘侦察兵’。内镜不仅是我们的‘望远镜’,更是‘手术刀’——既要看得清,更要治得准。”在郁飞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多篇学术论文,《红肉及加工肉制品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分析》……每一篇都凝聚着他对专业进步的孜孜追求。2023年,他参加国家卫健委“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项目”并顺利结业,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融入日常实践。
在他看来,内镜操作既是技术,更是责任。胃镜检查需攻克狭窄部位的探测难点,肠镜操作讲究镜身稳定与力道掌控,而放大胃镜与超声胃镜的应用,则要求将肉眼观察与影像分析融会贯通。“曾有一名70多岁的老太太,本来只是来做胃息肉摘除。考虑到她的年龄,我建议同期完成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了早期结肠癌。”正是这份“多一分考量”的负责,让患者得以及时接受治疗。家属送来的感谢信中,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份细致与担当的感激。
技术的精进,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郁飞带领团队开展的胃息肉摘除术、肠息肉摘除术、食管狭窄扩张术等项目,让本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过去不少患者不得不奔波于南京、上海,如今我们能够开展的手术种类越来越多,不仅为患者节省了路费与住宿开销,更减轻了他们往返奔波的辛劳。”
这份为民服务的初心,也延伸至基层医疗。2022年,他每日往返铜山卫生院,从查房到制定诊疗方案全程指导,助力基层提升专科收治能力;2023年起,他隔周前往新城卫生院支援胃肠镜治疗,将先进技术送到乡亲们的“家门口”。“医学不是孤芳自赏的学问,只有让基层医生真正成长起来,才能更好地守护一方百姓健康。”这是他常挂嘴边的话,更是他身体力行的准则。
医患同心筑信任:温情行医的责任担当
![]()
“医生的手,既要握得住冰冷的内镜,也要传递有温度的关怀。”在郁飞看来,沟通与技术同等重要。面对患者与家属,他总是耐心交流,先细致讲解病情,再解答疑问,将医学风险讲清楚,把治疗方案说明白。这种将心比心的沟通方式,常常能让原本紧张的患者与家属放下顾虑、建立信任。
一名因胸口痛前来就诊的年轻女孩,让他更加确信问诊的重要性。起初郁飞怀疑是心脏问题,但在仔细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服药后立即躺下,他当即判断可能是药物滞留食管引发溃疡。经胃镜检查证实后对症施治,仅四周患者便痊愈出院。“很多时候,答案就藏在患者的叙述中。多问一句、多听一点,往往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他常这样提醒科室的年轻医生。
作为科室副主任,郁飞的一天总是被巡房、手术、文书与带教填得满满当当:早上查看重点病人,白天完成数台内镜手术,术后完善记录,下班前再次查房交接。胰腺炎高发时期,他曾同时管理30多位患者,“连轴转”几乎成为工作常态。
忙碌的背后,是对家庭的深深亏欠。儿子10岁生日那天,他因在上海瑞金医院进修,未能陪伴庆祝。孩子一句“爸爸又要上夜班啊”,藏着太多他未能参与的成长时光。“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郁飞语气中带着歉疚,却更多是坚定。一有空闲,他便尽力陪伴儿子打球、骑车,将有限的时光化作温暖的亲子记忆。
如今,郁飞正计划进一步钻研小肠镜技术,以弥补胶囊内镜无法活检、不可控制的局限。“医学没有尽头,患者的需求,就是我前进的方向。”在他心中,每一次内镜探查都是与生命的对话,每一次精准施治都是对初心的回应。
从ICU的生死时速到内镜室的精雕细琢,从学术研究的深耕不辍到基层帮扶的步履不停,郁飞用十余年光阴默默践行着医者誓言。他以镜为眼,探见病灶根源;以术为桥,连通健康彼岸;以心为灯,照亮患者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仁心与担当书写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