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天上好几次厕所,是不是肠胃出问题了? ”
“ 我经常三四天才大便一次,会不会得肠癌? ”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担忧。当我们的排便习惯发生改变时,心里难免会敲响警钟,尤其害怕与“肠癌”这两个字联系起来。
那么,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究竟哪个才是危险的信号呢?
答案是:单纯看次数,哪一个都不一定是肠癌。
让我们先建立一个重要的认知:正常的排便频率有一个很宽的范围。对有些人来说,一天两三次是常态,他们消化快,代谢旺盛。
而对另一些人来说,两三天一次也完全正常,只要过程顺畅、粪便形态正常,且身体没有不适。所谓的“一天一次”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平均值,并非绝对的金标准。
因此,如果您长期保持“一天三次”或“三天一次”的规律,并且感觉良好,那么这很可能就是您身体的“正常节奏”,无需过度焦虑。
![]()
真正需要警惕的,并非固定的频率,而是“改变”本身,以及一些特殊的异常表现。肠癌发出的信号,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
以下是两种尤其需要警惕的大便异常:
1 排便习惯的“持续性”和“进行性”改变
这是肠癌最核心的预警信号之一。
它指的不是您天生如此的排便规律,而是指在近期(例如几个月内),您的排便习惯发生了以下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持续存在的,甚至越来越严重:
从规律变得不规律:比如您一向是每天定时排便,最近却突然毫无缘由地变成了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毫无规律可言。
例如排便频率的显著改变,如果您一直是每天一次,最近却突然变成了每天三次以上,并且持续腹泻,或者突然变成了每周只有两三次,并且排便费力,这种与您个人长期习惯相悖的改变就值得注意。
另外还有种情况是“进行性”加重,意思是情况没有好转,反而在变糟。比如便秘越来越严重,腹泻持续不停,甚至药物效果也不佳。
为什么这个信号关键?
因为肠道内的肿瘤生长可能会部分堵塞肠腔,影响粪便的正常通过。
初期可能表现为便秘;当肿瘤刺激肠道黏膜时,又可能导致腹泻;当堵塞与刺激交替出现,就形成了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怪现象。
这是一种身体在打破原有平衡后发出的“混乱”信号。
![]()
2 大便性状与成分的异常
除了频率,我们更要学会观察大便的“样子”。健康的香蕉状大便固然理想,但偶尔的干硬或稀软也属正常。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提高警惕,第一种情况是大便变细, 如果发现自己的大便突然持续性地变细,像铅笔一样,或者扁扁的,有压痕,这可能意味着肠道内有肿瘤突出物,在粪便通过时对其进行了挤压。医学上称之为“细条状大便”。
第二种情况是便中带血或黏液,出现血是 肠癌导致的出血通常不像痔疮那样是鲜红色的血滴在粪便表面或厕纸上。它更可能表现为暗红色、果酱色或黑色的柏油样便。
这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被氧化了。当然出现黑便也可能与上消化道出血或某些食物、药物有关,但一旦出现,必须就医查明。
出现黏液是 肠道本身会分泌少量黏液润滑,但如果大便中混有大量的、甚至是血性相混的黏液,就像鼻涕一样,可能是肿瘤表面破溃、感染引起的异常分泌。
除了以上两大点,如果您还伴有以下“报警”症状,更应立即行动,例如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没有刻意减肥,体重却在短期内明显减轻,或是持续性腹痛或腹部不适,例如出现隐痛、胀气、绞痛,且位置相对固定,或是出现里急后重感,总想大便,但去了厕所又拉不多,或者拉完后还是觉得没拉干净。
![]()
另外,出现一些贫血相关症状,比如经常感到疲劳、头晕、脸色苍白、心慌,这可能是长期慢性失血导致的贫血。
回到开头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做?
现在您应该明白了,纠结于“一天三次”还是“三天一次”是片面的。您需要问自己的是:
“这是我最近新出现的变化吗?”
“这个变化是否持续了数周甚至更久,并且没有好转?”
“除了次数,我的大便样子和颜色对吗?身体有其他不舒服吗?”
如果您注意到了上述的“持续性改变”或“性状异常”,特别是如果同时伴有报警症状,请不要自行诊断,更不要归咎于“上火”或“肠胃不好”而拖延。最明智的做法是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肛肠科就诊。
早期肠癌的治愈率非常高,而发现晚则预后差,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肠癌最有效的法则。
总之,关心自己的排便健康是好事,但请学会科学地观察并及时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快点下面链接
看更多健康科普知识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