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孙颖莎获得女单亚军,赛后孙颖莎的技改方向引起了球迷关注。球迷认为现在的孙颖莎一直在增肌,但是目前很难打透竞争对手的防守。在不少球迷看来增肌的效果一般,就是应该进行综合实力的提升,要像王曼昱那样一直研究新技术才行。王曼昱在全运会的女单决赛展现出了很强的战术多变性,给球迷留下了深刻印象。
![]()
球迷也希望孙颖莎尽快进行技改,这次决赛球迷认为她还是以前的打法需要创新。那么什么是增肌?其实在今年亚洲杯决赛之后,不少球迷就认为孙颖莎应该减重,这个话题已经持续到了今年年底,又有很多球迷认为孙颖莎不应该减重,她现在是增肌,这样能够增加单板球质量。
如果不进行增肌单板球质量就上不去,而且还有受伤的风险。当然这只是绝大多数粉丝的意见,在他们看来孙颖莎很少受伤,王曼昱体型偏瘦伤病就比较多。其实体型偏瘦的选手有很多,日乒选手张本美和、早田希娜、罗马尼亚选手斯佐科斯、国乒选手陈幸同都很少出现伤病的困扰。
![]()
球迷总是拿王曼昱当做模板,实际上这只是个例。偏瘦的选手单板球质量依然不弱,王楚钦的体型也偏瘦,但是王楚钦的单板球质量就非常高。特别是法国选手勒布伦还不到19岁也是体型偏瘦,但已经能够在欧洲杯夺冠了,而且还拿到了奥运会的单打季军。
偏瘦的选手衔接速度都非常快,尤其国乒的主要竞争对手日乒选手似乎体型都偏瘦。张本智和一直在进行减重,户上隼辅因为衔接速度快,每次对战张本智和总是能够占据进攻主动。张本智和可没有因为要增肌的原因,而进行体重的增加。增肌不一定是要减重,减重跟增肌是两个范畴,减重是体重增加的原因。
![]()
只不过很多球迷混淆了这个问题,通过全运会的决赛,他们也看到了孙颖莎要进行技改,就必须要增强速度衔接,步伐才是孙颖莎主要的竞争力之一。一直以来很多粉丝就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孙颖莎在步伐衔接上需要进行持续强化。
其实粉丝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不仅仅是孙颖莎要进行步伐的衔接,所有的乒乓球选手都要进行步伐的衔接训练。步伐才是乒乓球这项运动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技术标准。乒乓球这项运动是比较灵动的,会有落点变化的牵制,步伐衔接好的选手护台能力强,能够在关键时刻决定比赛的走向。
![]()
其实孙颖莎要提高的不仅仅只是一个项目,而是要进行综合方面的提升。现在的孙颖莎本身就是顶级选手,她的技术潜力还有待继续挖掘。现在的孙颖莎是中生代选手,未来她会由中生代选手成为老将。所以打控制球才是孙颖莎最终的方向,因为选手总有技术定型的时候。
年轻选手很少能够打控制球的原因,就在于年轻选手有技术迭代的优势。他们能够靠技术去赢球,就没必要跟对手进行战术变化上的控制和算球。老选手能够在乒坛占有一席之地维持竞争力,就是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控制比赛能力去比赛,减少体能和比赛精力的消耗,延长职业生涯。马龙、瓦尔德内尔的职业生涯能够一直保持常青,就是因为他们擅长打控制球。
![]()
这是老将能够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并非是老将跟年轻选手一样在追求技术的升级迭代。因为要考虑到选手生理体能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每一个选手在每一个时期都要进行打法上的升级。对孙颖莎来说,现在就是由技术升级到打法升级的一个过渡期。
孙颖莎在技改方向还有接发球,因为越来越多的选手通过接发球的抢攻来冲击孙颖莎。只有做好了接发球才能够限制住年轻球员的冲击,在全运会对战王曼昱的比赛中,孙颖莎一开始的接发球反拉,就让王曼昱改变了反手发球的方式。对手发现一种发球方式,很难限制住孙颖莎的接发球就会更改发球方式。
![]()
孙颖莎的技改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根据选手的现有特点进行技改,并不能简单的粘贴复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改方式才能够事半功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