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小龙虾今日分享第1322期,欢迎关注!
经常看到一些人说,【同等条件下,早退和晚退的养老金差距太大,太不公平了!】
今天与大家分析下这个观点。
一、先理清逻辑:“同等条件”与“早退晚退”本就矛盾
很多人纠结“同等条件下早退晚退养老金差距”,但本质上这是个伪命题:早退和晚退,从定义上就不可能是“同等条件” 。
所谓“早退”“晚退”,核心差异是退休时间不同(如A2015年、B2025年),而养老金计算的核心变量(社平工资、缴费基数、个人账户余额)都会随时间自然变化:
2015年的社会经济水平、工资标准,与2025年必然存在差距;
参保人在不同年份的缴费基数,也会受当年工资水平和社保政策影响。
这些客观差异,决定了“同等条件”在时间维度上根本不成立。
![]()
二、关键事实:早退晚退,缴费金额必然不同
养老金缴费遵循“与社会工资水平挂钩”原则,我国社保缴费基数以上年度社平工资为基准(通常在60%-300%之间),而社平工资长期呈增长趋势。
以上海为例:2014年社平工资约5451元/月(2015年退休参考基数),2024年社平工资已达12434元/月(2025年退休参考基数),10年间增长了1.28倍。
这意味着:
即使A和B都按“1倍社平工资”缴费,
A在1985-2014年的月缴费基数从数百元增长到5451元,
而B在1995-2024年的月缴费基数从千元左右增长到12434元。
晚退者的缴费基数随社平工资自然上涨,累计缴费金额必然高于早退者,这是缴费阶段的客观差异,而非“退休时间”直接导致的差距。
![]()
三、实例测算:上海60岁退休,30年缴费养老金差距到底有多大?
下面结合上海养老金计发规则,以“缴费30年、60岁退休、1倍社平工资缴费”为统一前提,分别计算A(2015年退休)和B(2025年退休)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利息按用户要求的5%复利计算。
核心计算依据
1. 社平工资:A参考2014年上海社平工资5451元/月(历史数据推算);B参考2024年上海社平工资12434元/月(官方公布)。
2. 缴费基数:均按当年社平工资1倍缴费(即缴费工资指数=1)。
3. 个人账户缴费比例:8%(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4. 计发月数:60岁退休对应139个月。
5. 利息计算:个人账户按5%复利计息,每年缴费累计计入本金滚动计息。
![]()
第一步: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
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个人缴费+复利利息,公式为:个人账户余额=Σ(当年月缴费基数×8%×12)×(1+5%)^剩余缴费年限
A(2015年退休,1985-2014年缴费):
因缺乏1985-2013年完整社平工资数据,按“年均社平工资增长5%”推算(贴合历史趋势),30年平均月缴费基数约2800元。
年个人缴费=2800×8%×12=2688元
按5%复利计息30年,个人账户余额≈2688×[(1+5%)^30 -1]/5%≈2688×66.4388≈178587元
-B(2025年退休,1995-2024年缴费):
参考上海1995-2024年社平工资实际数据,30年平均月缴费基数约6500元。
年个人缴费=6500×8%×12=6240元
按5%复利计息30年,个人账户余额≈6240×[(1+5%)^30 -1]/5%≈6240×66.4388≈414578元
![]()
第二步:计算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公式:(退休时上年度社平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因两人缴费工资指数均为1,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社平工资,简化为:**基础养老金=社平工资×缴费年限×1%**
- --A的基础养老金=5451×30×1%=1635.3元/月
- --B的基础养老金=12434×30×1%=3730.2元/月
第三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公式: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139)
- --A的个人账户养老金=178587÷139≈1284.8元/月
- --B的个人账户养老金=414578÷139≈2982.6元/月
第四步:合计养老金及差距
A(2015年退休) 合计养老金=基础养老金1635.3+个人账户养老金 1284.8= 2920.1元;
B(2025年退休) 合计养老金=基础养老金3730.2 +个人账户养老金2982.6 = 6712.8元;
差距显而易见!
四、结论:差距的核心不是“早退晚退”,而是这两点
从测算结果看,B的养老金比A高3792.7元/月,但这并非因为“晚退”本身,而是两个关键因素:
1. 社平工资的自然增长:基础养老金与退休时的社平工资直接挂钩,2025年上海社平工资是2015年的2.28倍,这是基础养老金差距的主要来源。
2. 缴费基数与个人账户的复利效应:晚退者的缴费基数随社平工资上涨,且个人账户资金积累时间更长(复利计息30年),导致个人账户余额差距显著。
换句话说:早退晚退的养老金差距,本质是“不同时间维度下的经济水平差异”,而非“退休时间选择”导致的额外差距**。
如果A和B处于同一时间维度(比如都在2025年退休),30年缴费的养老金水平完全一致;同理,若B在2015年退休,其养老金也会和A处于同一水平。
![]()
五、误区澄清:别把“时代差异”当成“选择差异”
很多人觉得“晚退养老金高”,其实是混淆了“时间带来的客观变化”和“退休选择的主观影响”:
-不存在“同等条件下早退晚退”的情况,时间本身就改变了缴费基数、社平工资等核心条件;
-晚退的养老金优势,本质是“享受了更长时间的工资增长和复利积累”,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而非“晚退”这个行为的额外奖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