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严芳婷
在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大型制造基地的物流通道上,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上演。
无人牵引车组成的运输车队以精准的间距穿梭往来,它们能自动识别路口信号、灵活避障、在交叉口自主决策通行顺序,抵达工位后,还能完成自动脱钩、重新挂接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整个流程如行云流水,不见人影。
“这就是我们打造的‘黑灯工厂’物流现场。”铁木牛智能机器人大客户经理张亚手持一款巴掌大的设备介绍道,“这些车辆之所以如此‘聪明’,全靠这个我们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控制器,它就像整个系统的‘超级大脑’。”
作为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智能机器人公司,铁木牛机器人专注于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产品与解决方案,开发多源融合导航算法,提供覆盖“云—管—端”的无人物流运输体系。无人牵引车、无人叉车、无人平板车等机器人产品矩阵,结合调度系统与数字孪生平台,帮助汽车、机场、新能源、石油化工、粮食等众多行业实现室内外一体化无人转运,更好打造“黑灯工厂”“灯塔工厂”。
![]()
铁木牛机器人无人运输牵引车
给机器人装上“生物级”导航系统
以往,工业物流机器人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大多依赖磁条、二维码或反射板等辅助标记运行,就像火车只能沿固定轨道行驶,缺乏真正的自主能力。而铁木牛的无人运输机器人,彻底跳出了这一框架。
“可以理解为,我们为运输车装上了一套接近人类感知的导航系统。”张亚比喻,“就像人走路时会用眼睛看、耳朵听,甚至依靠肌肉记忆一样,我们的机器人控制器融合了至少五种导航方式:惯导感知自身运动,北斗提供全局定位,激光雷达扫描环境,视觉摄像头识别目标,超声波则负责近距离探测。”
![]()
安装在无人运输车上的PNS控制器
多源融合导航的最大突破,是解决了工业现场常见的信号中断难题。在大型厂房中,GPS信号弱、干扰强是常态。而PNS控制器能在信号丢失时,实现导航不中断、不走偏。
“其中最核心的是我们突破的惯导技术。”张亚解释,“就像蒙着眼在熟悉的房间里走,你仍能通过步数和转弯判断大致方位。我们的惯导系统通过感知车辆自身的加速度、角速度等内在数据,即便在完全失去外部信号时,仍能维持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
![]()
铁木牛机器人无人运输牵引车
“高精度+低成本”重塑工业物流
这套导航技术,让铁木牛机器人具备了高稳定、高精度、高效率与低成本等优势。
在精度方面,其运输机器人能将误差控制在1.5厘米以内。“这对工业场景极为关键,”张亚强调,“物流快递车差个一两米没问题,人可以走过去;但在工厂,无人叉车必须与输送线精准对接,误差大了可能撞坏货物。”
无人运输车还能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即便目前单台车的灵活性与速度不如人工,但它永不疲倦,持续输出,整体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铁木牛机器人的多车协同系统可同时调度200台设备有序作业。“每台车都像拥有一个数字身份证,实时数据上传至云端控制台,系统全局监控、智能派线,有效避免拥堵与等待。”
低成本同样是吸引客户的一大亮点。“我们部署系统通常只需一天,无需改造场地,只要采集车沿预设路线走一遍,环境地图就自动生成。第二天,机器人就能上岗。”
![]()
铁木牛机器人无人叉车
产品矩阵覆盖全场景需求
依托湖北北斗产业优势,铁木牛机器人已形成无人牵引车、无人叉车、无人平板车及巡检机器人的产品矩阵,客户覆盖东风汽车、一汽丰田、宁德时代、深圳机场、西安机场等行业头部企业,并出口美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
其自研的巡检机器人,已在南方电网变电站等场景中替代人工执行日常巡查任务。“它不仅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导航,还能识别仪表读数、红外监测设备温度,甚至检测油气泄漏。”张亚介绍,“尤其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它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安全哨兵’。”
![]()
大型工厂盘库巡检机器人
产品自2022年上线以来,仅三年便实现快速发展。去年,铁木牛机器人交付产品超300台,产值突破1亿元。预计三年内,年产能将达千台以上,五年内争取在物流运输机器人的单品上,实现全球第一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让机器人像人一样自由行动。”张亚表示,铁木牛机器人将持续深耕底层技术,拓展更多应用场景。“目前我们正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械狗的智能导航方案。未来,从家庭陪护到特殊环境勘探,都将因先进的导航技术迎来全新变革。”
(来源:湖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