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近日做了一项决定,不再对一部分进口农产品加收“对等关税”,比如咖啡、茶叶、香蕉、牛肉等等。
这被很多人看作是他发动“关税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让步。
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意味着未来他还会继续调整关税。
特朗普一直强调关税没有导致美国物价上涨,但事实上很多日常用品价格一直在涨。
这种情绪甚至影响到了选举。
不少人推测,特朗普现在降低部分关税,是为了安抚民众,避免影响明年的中期选举。
![]()
白宫解释说,这次调整是“早有计划的战略”。
选择的商品大多是美国本土不生产或无法加工的,而且考虑到了一些已经达成的贸易协议。
路透社指出,这些商品的价格其实已经涨了不少,比如香蕉贵了7%,西红柿也涨了1%。
今年9月,美国家庭花在食品上的钱比之前明显增加。
特朗普说,他并不认为关税导致通胀,还打算用关税收入给中低收入家庭发2000美元,用来“发福利”和“减债”。
现实情况是,像牛肉这样的日常食品价格比去年涨了超过10%。
目前美国的通胀率虽然比2022年最高时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官方设定的目标。
物价问题已经引发很多选民不满。
一项民调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美国选民不赞成特朗普的关税。
有专家批评说,明明知道加税会让民众负担加重,现在才来补救,其实早该想到后果。
还有专家指出,特朗普这次调整等于间接承认了关税推高了物价,这也为未来进一步调整“开了个头”。
![]()
我们可以把国际贸易想象成一个菜市场。
以前大家做生意,虽然也收点“摊位费”(也就是关税),但大体上还算公平,卖蔬菜的收5%的费,卖手机的也收5%的费。
从越南来的鞋、从墨西哥来的家电、从欧洲来的红酒、甚至玩具……几乎所有进口的东西,价格都会“嗖嗖”往上涨。
工资涨得有物价快吗?大概率没有。
那结果就是,生活成本猛增,能买得起的东西变少了,生活质量“唰”地就降下来了。
很多美国工厂需要的原材料和零件,也是从国外进口的。
比如,一家美国汽车厂,它的螺丝、玻璃、芯片可能来自全球各地。
对这些零件征收高关税,就等于提高了美国工厂自己的生产成本。
它造出来的车更贵了,反而更卖不出去了,最后可能影响就业。
一旦打起“关税大战”,这些商品要么因为价格太高而退出市场,要么干脆就不让卖了。
走进商场,会发现货架上的品牌和种类变得单调乏味。
想买个特别的礼物,可能都找不到合适的。
特朗普的这个“对等关税”,听起来是“公平”,实际上最后的结果是。
东西贵了,钱不值钱了。
工作不稳了,饭碗可能丢了。
选择变少了,生活没那么方便了。
这根本不是在进行“公平贸易”,而是在挑起一场“贸易混战”。
亲爱的读者们,请加下面微信
邀请您加入国际热点群
每日分享热点新闻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