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国家相关法律也赋予了记者新闻监督权。但在流量经济的今天,一些官媒为了抢流量,吸引眼球,也成了造谣了主导者,作为舆论的喉舌,如此不负责任让人气愤。
11月17日,赤峰松山区联合调查组通报了此前倍受社会关注的“免费采摘白菜”事件的调查结果,真相令人瞠目结舌。
11月7日,有赤峰的种植户在网上发文,称自己承包的菜地种的白菜遭附近村民哄抢,劝阻无效,400亩地被一扫而空,损失达100万元。
在菜农发布的视频中,一片菜地里横七竖八的停放着多辆轿车和电动车,有不少人手提编织袋在菜地里拔菜,地里的白菜已经被拔光,只剩下一地烂菜叶。
![]()
这些年全国各地频频发生菜农哄抢粮食和蔬菜的新闻,当如此明目张胆开车哄抢,菜农劝阻也无动于衷还是让人气愤。在引发社会舆论后,当地成立调查组,称并非是村民恶意哄抢,而是听信了自媒体博主谣传“免费白菜”,不明真相造成误会。
半个月之后,调查组公布了事件的调查结果,一句话总结:网民为蹭流量没有下限,官媒没职业道德随意传播,村民盲信盲从大言不惭占便宜,受损菜农夸大事实博同情!
调查组公布的调查报告称,事发与11月3日下午网民黄某某驾车途径菜地发现三名中老年人在菜地采捡白菜,听说没人制止,自己采摘了几棵后,为了流量还拍视频称“免费采摘”,并在评论区报出了具体位置。
![]()
随后有2名网友转发视频,结果第二天让当地红山晚报的记者刘某某看到,以为找到了流量密码的刘记者未经实地调查,就在官方账号发了“继免费捡土豆后又有新惊喜,赤峰一地可免费砍白菜”。
此消息经官媒发布,很多人纷纷凑热闹,赶到菜地采捡白菜,高峰时多达上百人。据调查组调查,几名菜农种植的白菜之前已经已经择优采摘后销售,这次被抢的质量明显下降,最终评定损失9.52万,由责任方进行赔偿到位。
![]()
最终处理结果是首发视频的黄某某被治安处罚,并承担部分经济损失。转发不实信息的网友和发布夸大事实,造成不良影响的菜农,以及采捡白菜的涉事人员被批评教育。
发布不实信息的官媒多名负责人被约谈、书面检查,网信办对其进行警告处罚,上级管理部门对其批评处分,涉事记者刘某某被注销记者证并停职,和报社总编被扣发全年绩效奖。
事件算是调查清楚了,但通报中的几个措辞还是让人不解。这件事过程中,开始时菜农可能没有发现所以没有制止,到后面菜农是劝阻了但这些村民仗着人多不停劝阻。作为成年人,不能因为网络谣传就不去核实,免费采摘也不能不打招呼。
![]()
何况照片中一些人把车都开的地里,调查组用“采捡”这个词有避重就轻之嫌。“采捡”到底是“采”还是“捡”?没经主家允许,何来“捡”字一说?
最终100多名参与哄抢白菜的,只对追查到的涉事者进行不痛不痒的批评教育,显然达不到震慑的目的。
最可恨的是官媒,新闻报道如此儿戏,那么多人没有一人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大家对官媒的信任度下降,正是这些人带坏的。
出了负面新闻,地方应该依法处理,而不是先去考虑事件影响,去斟字酌句的把事件轻描淡写。只有客观去面对事实,严惩哄抢群众,让那些仗着“法不责众”的人对法律产生敬畏,才是消除影响的长久之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