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鸽能千里归巢,不是靠“记忆力”,而是靠鼻子里的“磁感受器”辨别方向,这种自带的“生物指南针”比人类发明的指南针还要精准。科学家通过解剖研究发现,鸽子的鼻腔黏膜中含有大量含铁的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含铁小体”,它们能感知地球磁场的细微变化。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拥有南北两极磁场,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会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鸽子鼻腔中的磁感受器能像传感器一样,捕捉这些磁场变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再根据这些信号判断方向,就像自带了一套GPS导航系统。除了磁感受器,鸽子还会运用“多模式导航”策略,结合太阳位置、地标建筑、气味等多种信息来精准定位。比如,鸽子能通过体内的“生物钟”感知太阳的位置变化,即使是阴天,它们也能通过散射的阳光判断太阳的方位;在熟悉的区域,它们会记住山脉、河流、高楼等地标,作为导航的参照物;有些研究还发现,鸽子能记住巢穴附近的气味,通过“气味地图”找到回家的路。为了验证磁感受器的作用,科学家做过一系列实验:给鸽子戴上能干扰磁场的特制帽子,鸽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准确归巢;而将小磁铁绑在鸽子身上,同样会干扰它们的导航能力,让它们的归巢准确率大幅下降。更令人惊叹的是,鸽子的导航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即使在陌生的环境中,它们也能快速调整导航策略,找到回家的路。比如将信鸽从几千公里外的陌生城市放飞,它们会先盘旋几圈,感知当地的磁场和环境信息,然后确定大致方向,一路飞行回家,归巢率可达90%以上。信鸽的这种导航能力在古代就被人类利用,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战争中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被誉为“空中信使”。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除了鸽子,海龟、鲸鱼、蜜蜂等动物也能感知地球磁场,利用磁场导航。如果让鸽子在雾霾天飞行,虽然能见度降低会影响它们对地标和太阳位置的判断,但只要磁场没有被干扰,它们依然能通过磁感受器找到大致方向,只是归巢时间可能会延长。你觉得鸽子的“导航系统”比GPS厉害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