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曾树佳
为了应对美团、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刘强东不得不见招出招。
近日,京东在“秒送”频道上,低调上线了“京东点评”板块,涵盖找美食、住酒店、挑好物、去哪玩、选家政等内容。
该页面中,采用双瀑布流信息展示形式,类似小红书等图文内容社区,用户可分享点评内容,并直接跳转至购物链接。
进入点评页面后,除用户评论外,平台还接入相关门店的评价内容。
据悉,该功能目前处于测试阶段,仅向部分城市部分用户随机开放,暂未商业化。
京东客服对外回应称,“京东点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对商品展开评价、打分以及晒单等操作,这些功能的设计,初衷在于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同时推动商品服务质量的升级。
京东坦言,点评功能与外卖业务联动,增加外卖业务用户互动和社区氛围。
与“京东点评”一起上线的,还有“京东招牌榜”。
京东将招牌榜定义为:一份基于京东外卖业务真实用户复购行为数据推出的特色榜单,包含菜品榜与门店榜。
菜品榜从“店”的维度升级至“菜”的维度,根据菜品复购热度进行排序。门店榜同样基于用户真实复购量,选出用户反复回购的宝藏好店,旨在帮助用户轻松发现经得起回头客考验的经典美味。
上榜门槛为,门店综合评分≥3.5分;该门店菜品本身的好评率保持在较高标准;近期与中长期内拥有持续的用户复购表现。
京东还明确指出,虚假交易数据和异常刷单数据,不计入榜单排序数据中,不满上述任意一项条件则无法上榜。
它的功能,听起来有些熟悉,似乎对标的是美团的大众点评、阿里的高德扫街榜。
在此背后,京东有意将平台内容化、深挖本地生活流量。
过去,用户们只知道京东“多快好省”,但有时候买完一件东西,就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打开京东。而“京东点评”和“京东招牌榜”,目标对准的正是“复购”。
榜单的逻辑,原本就是用户在体验过一次之后,仍愿意再次为菜品买单。
而吸引用户停留,将带来较大的流量,这些流量可以反哺电商。京东之所以在外卖业务上大幅投入,其中的深意,也在于此。
今年三季度,包含京东外卖的新业务,收入为155.92亿元,同比增加213.7%,但亏损也高达157.36亿元,去年同期则为6.15亿元。
在核心业务方面,三季度,京东零售营收为2505.77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83.78%,同比增长11.37%;经营利润为148亿元,去年同期为132亿元。
按照刘强东的设想,京东新业务的投入,便旨在突破增长天花板,虽短期影响利润率,但将逐步转化为新的增长动力,并与核心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相关公司:京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