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元/平!鸡西“白菜房”刷屏,比鹤岗还便宜的房子,到底该不该买?
“这房子一万二,真心要的话,我抹个零头,1万拿走!”黑龙江鸡西中介的这段视频最近爆火。65平的房子收拾得干净亮堂,水电气全通,折算下来每平仅153元——有网友调侃“比买件羽绒服还便宜”,更有人连夜搜攻略,想复刻当年鹤岗的“躺平神话”。
但评论区里,几个带“鹤岗”标签的网友泼了冷水:“先别急着收拾行李,我当年4万买的房,现在白送都没人要。” 鸡西的“白菜房”到底藏着什么玄机?普通人该不该跟风入手?
一、东北“白菜房”遍地,不止鸡西和鹤岗
鸡西的低价房并非个例。中介很快晒出更魔幻的报价:同小区50平顶楼毛坯房,砍价到6000元还能再谈;矿区老房更夸张,30平只要3000元,相当于一顿火锅钱换一套“家”。
其实在东北,这种低价房早有先例。2019年,鹤岗就靠“5万一套房”成了网红,如今当地600~900元/平的房子仍一抓一大把。不止黑龙江,河南鹤壁、辽宁阜新这些曾经的矿业城市,都有类似的“白菜价”房源。
中介揭秘:这些房子大多位于老旧矿区,没电梯、没物业,冬天暖气费一年就得2000多。房主早已搬去市区,房子留着只会持续赔钱,低价甩卖不过是“止损”。
二、资源型城市的宿命:人口外流,房子变“包袱”
鸡西和鹤岗的命运出奇相似。这两座曾被誉为“石墨之都”的城市,当年靠挖煤、挖石墨红火一时——矿上工人工资曾比城里还高,工人文化宫天天爆满,商场比现在的网红街还热闹。
可随着资源枯竭、环保政策收紧,煤矿一个个关停,年轻人开始大量外流。2013~2021年,鹤岗市区人口减少17%;2010年到2020年,鹤岗全市人口从105万降到89万,减少15%。人口一走,大量房子被空置,像被遗忘的积木,最终沦为“低价甩卖”的对象。
这些低价房大多在偏远矿区(如鹤岗的兴安区、南山区),离市中心20公里以上,多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矿工宿舍——墙皮脱落、管道老化,配套极差。业主标价1万卖房,往往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每年少赔2000元供暖费。
三、有人狼狈逃离,有人扎根获利:鹤岗过来人的两种结局
“在广州租两个月房的钱,能在鹤岗买套房”,当年这句口号让无数年轻人揣着积蓄北迁。但如今,第一批购房者里,不少人已狼狈撤离,也有人摸清门道站稳了脚跟。
(1)败走麦城:那些逃离鹤岗的人
- 广东小伙小黄:2020年花4万买60平房子,再加1万装修,本想过“月薪3000也潇洒”的日子。可冬天一到,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凌晨上厕所,拖鞋底粘在地上,呼气能看见白雾;出门5分钟睫毛结霜,手指冻得发僵。更要命的是2400元/冬的取暖费,几乎吞掉他大半个月工资。开春后,他连夜打包回广东,房子挂中介半年至今没卖掉。
- 湖南夫妻小杨和小苏:从上海辞职逃离996,却发现鹤岗“连内卷的资格都没有”。夫妻俩找遍全城,只找到两份月薪1500的工作,加起来还没上海时的零头多。没有外卖,想吃碗热粉得走半小时;晚上8点后街上黑灯瞎火,想买包零食都得看小卖部脸色。住了半年,他俩以3万低价甩卖房子,灰溜溜回了老家。
过来人总结出3条“劝退铁律”:南方人扛不住冷,年轻人赚不到钱,城里人忍不了闷。有网友算过账:房子省的钱,根本不够补工资差额和精神损失费。
(2)扎根获利:那些在鹤岗站稳脚的人
留下来的人都摸透了一个秘诀:别把鹤岗当归宿,要当“工具”。
- 山西退休夫妻陈老师:花5万买两居室,看中的是鹤岗47%的森林覆盖率——“天总是蓝的,空气比老家清新多了”。老两口早上爬山、下午下棋,周末逛公园;一到10月就飞海南避寒,次年4月再回来,相当于“花小钱占了两个家”。“退休金够花,不用应付人情往来,比城里舒坦”。
- 自媒体创业者王家飞:带着团队从广州搬到鹤岗,把“低成本”变成赚钱利器。“在广州租办公室的钱,在这儿能买3套房子”,他算过账:本地招员工月薪4000就够用,比广州省一半;加上政府给电商团队免费提供库房,成本大幅下降。现在他的直播团队月入超4万,比在广州时还赚得多,“我们靠网线吃饭,在哪儿都一样,鹤岗反而成了宝地”。
这些人的共同点:要么收入不依赖本地,要么能避开城市短板。就像网友说的,“鹤岗不是乌托邦,但可能是某些人的游乐场”。
四、资源型城市的破局:不执着留所有人,只找适配的人
面对“白菜房”困境,鹤岗没有躺平,而是在主动转型:
- 产业升级:发展石墨深加工,引进新能源企业,把石墨从“卖矿石”变成“卖材料”;
- 培育新动能:扶持电商直播,2023年培训1200名主播,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增长40%。
王家飞的团队就是转型受益者——不仅自己赚钱,还帮当地农民卖山野菜,以前烂在地里的菜,现在15元一斤抢着买。这或许是资源型城市的破局之道:不执着于留住所有人,而是找到适配的人。如今的鹤岗,正朝着“生态养老城”“直播电商基地”转型,它可能成不了年轻人的梦想之城,但能成为银发族的康养地、创业者的成本洼地。
五、普通人该不该买?先算清4笔清醒账
鸡西的房子还在刷屏,“该不该买”的问题成了热议焦点。结合鹤岗过来人的经验,买房前先想明白这4个问题,算清4笔账:
1. 气候适应账:身体能不能扛住?
东北的严寒是硬门槛。小黄的教训告诉我们,身体受不了,再好的房也住不长久。不仅是东北,任何城市的气候(如南方湿热、西北干燥)都要提前考量,这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2. 收入结构账:赚钱能不能脱离本地?
这些城市的普遍工资在1800~3000元,要是靠本地上班赚钱,可能连暖气费都交得费劲。除非你是自由职业者、自媒体人、远程工作者或有退休金,收入不依赖地域,这里的低价才是优势。
3. 生活需求账:配套能不能满足?
别光看房价便宜,得掂量配套:低价房大多在郊区,菜市场、医院远,晚上出门得带手电筒(鹤岗姑娘直言“一块五毛二的迷你手电筒是生存必备”);没有外卖、没有奶茶店,习惯了都市便利的人大概率熬不过3个月。你是社交达人还是独居者?需要优质教育、医疗,还是只求安稳度日?小杨夫妇的崩溃,本质是上海的生活需求和鹤岗的配套能力不匹配。
4. 未来变现账:房子能不能卖掉?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低价房的流动性极差,鹤岗一套房挂牌半年卖不出去是常态。你今天1万买的房,明天可能5000都没人要,别想着升值,能赔钱脱手就不错了。
六、最后想说:房子是生活容器,不是躺平捷径
几万块就能拿下的房子,大多是城镇边缘的老破小、棚改房——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设施落后,房子本身质量也可能不过关;周边人烟稀少,同龄人少、娱乐业不发达,习惯了大城市夜生活的年轻人,很难适应黑漆漆的夜晚和匮乏的社交。
便宜的房子固然心动,但别被房价冲昏头脑。房子从来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生活容器,它的价值不在于多少钱买的,而在于能不能装下你的日子。
鹤岗的“购房潮”和“安居难”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绝对好或坏的城市,只有适合或不适合的人生。与其羡慕别人的低价房,不如先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一套房,还是一种能安身立命的生活。
如果真的心动,建议先实地考察,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再做决定。或许比起常驻,这些“新鹤岗”城市更适合作为短暂的落脚点——疲惫时回来歇歇,或当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享受淳朴风味和优美景致,未必不是更好的选择。
不知道各位朋友对“白菜房”有什么样的意见和看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