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报时评
5公斤大米卖到4316日元,约等于198元人民币!根据日本官方最新统计数据,日本米价连续上涨,刷新今年5月创下的4284日元记录。日本民众调侃:“未来日本人的主食将是意大利面”。
其实,日本米贵、米荒问题不是最近才有,而是他们多年的老毛病又再次复发了。官方给出的解释有这么几点:第一,新米上市,价格自然比陈米贵;第二,近两年夏季极端高温,导致稻米减产;第三,日元贬值带来的旅游热,日本政府认为,嗯,都怪游客吃了我们太多米。这听上去像是甩锅,事实上确实是。以上解释最多算米贵米荒的导火索,而他们深层的结构性问题是一点没提。
我们首先看产量。上世纪60年代,日本大米产量约为每年1400万吨,到了2024年,产量仅为60年代的一半左右。别的国家都是粮食增产,怎么他们还越种越少?这源于日本推行了多年的“减反政策”:6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的餐桌也日益丰富,大米在餐桌占比也自然下降,由此引发大米过剩。怎么办?当年的日本政府“灵机一动”,就开始人为限制水稻种植的“神操作”——鼓励种水稻的农民改种其他作物,并给予补贴。虽说“减反政策”已在2018年废止,但其背后的政策惯性、制度惰性却扭曲了农业的基本生产逻辑。
其次,我们再谈谈日本的庞大组织“农协”。这一“隐形巨头”,能买能卖,不仅掌控大米流通定价权,更捆绑国家金融政策,实力堪比大型银行。去年,日本政府曾因为米荒危机投放过一批储备粮,但谁知道被“农协”中途拦截了95%囤起来,理由是为了不贬损粮价。有人说,站在农民立场上,粮价高不是挺好的?
![]()
但事实上农民赚到钱了吗?并没有。
米价飞涨后,农协、批发商当然有利可图;但因为国际局势动荡,种水稻所需要的燃油、肥料和农药等都得进口,导致农民种地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高温使得大米品质和价值下降,农民收入损失可能达10%。这不,今年就有不少农民开着拖拉机去东京抗议,喊着收入低,要补偿。
![]()
所以农协,到底保护了谁?但如果从政治的眼光看,这一切就能说通了。自民党长期依赖地方农业选票,尤其是地方农协,所以就以牺牲消费者和普通农户的利益,来“保护”所谓的选票仓,这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一粒米,照见的从来不只是饭碗,更是一个国家的良心与未来。
当然,有消息称高市早苗政府为了应对米价飞涨,要求各地发放米券。但是,如果米券只能购买大米,也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米价。另外,券的印制、邮寄与管理这些都要成本,以目前日本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
100多年前的1918年,因为米价高、老百姓吃不上饭,全日本爆发了“米骚动”,最后内阁都倒台了,前车之鉴啊。所以高市早苗与其每天在台海问题煽风点火、铤而走险,还不如多看看自己国民的饭碗。今日起,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将访问我国,希望能给最近的局面“降降火”,但能否降火,还得看他们的诚意和态度。毕竟和平,才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作者:杨钰莹
视频主播:李芸聪
拍摄&剪辑:魏思慧 付小桐
监制:毛晓雅 朱一鸣 编辑:高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