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埔惠康”的保费每人每年仅需200元,日均不到6毛钱就能享受100万元住院保障,覆盖基本医疗范围内外费用。
作者:李捷(抱朴财经评论员)
普通人的愿望无非是:岁月静好,身体健康,如果所居住的区域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就更好了,如果这个欣欣向荣与自己有关,与自己的健康保障有密切关联,那是最好不过的。
今天,我看了一个消息,准备搬家了,无他,就因为我希望到一个好地方,过好我的小日子。
所以,居住区域的各种优惠、好处,我一定要用足了。
没错,这一次我看准的就是广州黄埔区的“埔惠康”,万万没想到啊,天底下居然有这样的好事:
政府牵头指导,央企保司跟进,一天不到6毛钱,就能有100万的住院保障,还能报销不少黄埔的创新药,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
大家要知道黄埔的生物医药行业是妥妥的中国一流,大公司云集,上市公司灿若满天星斗。
具体什么情况?我慢慢和大家聊。
01 黄埔发大招,开局即破局
黄埔的现实情况是什么?和很多行政区一样:老百姓觉得医疗保障还可以再提高一点,除了住院费用压力,创新药械“支付难”也是一个老问题。
对症下药,该怎么破?
国家医保局首次制定商业保险创新药目录,推进医保商保同步结算,黄埔是全国首个响应该调整的区县,绝对的黄埔速度。
黄埔开局即破局,联手保险公司、区内生物医药公司推了一个又便宜又好的产品:
“埔惠康”的保费每人每年仅需200元,日均不到6毛钱就能享受100万元住院保障,覆盖基本医疗范围内外费用。
在报销范围上,“埔惠康”不仅将医保目录内外的自付自费药纳入赔付,还首批纳入65款黄埔本土创新药械,且每季度动态更新。
注意,这是有政府指导、背书的,公信力高,靠谱。
中国人寿是央企,没得说。
“埔惠康”六大优势,我个人总结了一下,也是我要把户口马上迁移到黄埔的重要理由:
第一,总保额100万元,医保可支付范围内费用报销额度40万元,医保范围外自付自费及创新药/械报销额度60万元。
第二,50岁以下起付线为0元,住院即按比例报销;50岁及以上每次住院起付线1000元;超起付线费用按比例报销。
第三,不限职业。在黄埔区工作或生活,参加了基本医保就可以参保。
第四,年龄限制少,最高参保年龄75周岁(不含)。
第五,广州市内一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部、黄埔区内社区医院均可报销。
第六,黄埔诸多领先医药企业的创新药械、药品可以最先使用。
![]()
然后我找资料看了一下,还有案例说明,很容易理解,分享给大家:
待遇演示
H女士(43岁),黄埔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参保“埔惠康”。
出险:因宫颈癌在黄埔区三级医院住院,发生总医疗费用10万元。
理赔:办理出院结算,医保报销后个人需支付为6.6万元,其中医保内1.8万元,医保范围外4.8万元(其中:非创新药械费用2.8万元,创新药械费用2万元。)
待遇一:
费用:医保范围内住院医疗自付费用1.8万元
埔惠康赔付:(1.8万-免赔额0)×40%=0.72万元
待遇二:
费用:医保范围外非创新药械费用2.8万元,创新药械费用2万元
埔惠康赔付:2.8万×20%+2万×60%=1.76万元
未投保“埔惠康”:自费6.6万元
投保后:自费4.12万元 节省2.48万元
团体参保,更有保障,更划算: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埔惠康”设置团体参保与个人参保双渠道。团体参保不限年龄,不设置疾病等待期,鼓励村集体、用人单位统一投保,而且团购无限制,可以覆盖既往病症。
02 产品直接打通两个堵点
黄埔为什么有底气出这么一个高招,且一举三得?这和黄埔的现实状况、基础条件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密切相关。
据2024年广州市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黄埔区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343.4元,次均住院人均费用达13750.5元,在郊县各区居首,全区年入院人数超10万,按常住人口算住院率已超1/12,居民医疗保障需求迫切、空间巨大。
除了住院费用压力,创新药械“支付难”同样戳中不少家庭的痛点。
![]()
《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2025)》显示,2024年我国创新药个人现金支付占比高达49%,而商业健康险支出仅占7.7%。
老百姓需要新的更优惠的产品来解压。
另外一方面,黄埔又拥有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集群,每年涌现大量的专利、创新药,黄埔的生物医药集群是瞄准世界级在冲刺。
具体而言,黄埔区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第一梯队,全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48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28家;上市企业20家,占全市74%。
2024年,区内新获批临床试验批件115件,其中1类创新药99件,连续5年获批1类创新药上市,累计达到12个,占全市92%,占全省52%。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全国第5,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
▲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医药园区 李剑锋 摄
但如此优秀的集群也遇到了发展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创新药械的市场应用一直推不动,因为要牵涉到的政策比较多,从整体层面突破非常难。
怎么办?现在就是两头堵:
一头是老百姓有提高医疗保障的需求,但支付能力一般。一头是药企有不错的产品,但市场转化需要大幅度提升速度、宽度。
需要有一个产品,直接打通两个堵点,则全盘皆活。有些区域也有类似问题,苦于破局无门。
有一个路径就是循序渐进突破,先突破点,黄埔做到了,然后再考虑慢慢铺开。
毫无疑问,黄埔这个突破也得到了广州市层面的支持。
于是康方、百济神州等黄埔区本土企业生产的创新药械纳入保障清单。其中,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是目前适应症最多的PD1药品,康方药业的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双靶点PD1药品。
![]()
![]()
某些药品不仅仅是中国一流,更是世界一流的,如今终于可以普惠于黄埔居民,企业的研发创新压力也得到了缓解,获得了相应的回报,黄埔的口碑再次正向大面积扩散,政府层面的压力也大大减轻,确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03 “埔惠康”打通最后一公里
所有这一切的发生依赖于黄埔与生俱来的改革底色以及敢于担当,认准了是好事,就勇敢去突破,这样的例子在黄埔的发展史上数不胜数。
举两个例子吧:
早在10多年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全国率先布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从研发设计与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和集成到应用与服务等各环节,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从1998年建立科学城开始,生物医药便是规划方向之一,而随着2010年知识城奠基、2011年生物岛“开岛”,逐步形成“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如今开始进入产业爆发期,全区跻身国内生物医药园区的第一梯队。
![]()
▲生物岛产业园四期
如今,“埔惠康”落地,其实是打通了创新药械“研发-临床-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政府搭台、保险赋能、企业唱戏、患者获益”的模式最终是四个关联方都得到了好处,尤其是患者、企业。
而且黄埔区精益求精,正通过“埔惠康”深化支付端创新,推动商保与基本医保数据互通、同步结算。未来,参保人在医疗机构即可完成双重赔付,患者体验一流,企业更是翘首以待。
企业从这件事可以看到黄埔锐意进取的决心,黄埔确实在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在关注企业的切身利益,典型的“利他”,因此,黄埔的生物医药集群会在这样的信息加持之下,继续扩大、增长、提升,企业家有自己的圈层,他们更看重一个区域怎么做,黄埔的执行力让企业家信服。
而且创新药进医保,价格被打下来,政府主动作为,用“埔惠康”这种产品帮企业做大市场,以价换量,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可以直接提升企业业绩。
![]()
▲知识城的生物医药产业园 贾自豪 摄
而黄埔的普通老百姓,可以很快用到“埔惠康”这个划算的产品,以最实惠的方式用到黄埔的本土创新药械,这些药械都已经走完审核流程,而且不少是国际国内领先的药械产品。
总体而言,黄埔的这一举措,实现了“完美闭环”,黄埔人有福了,对于更为广阔的区域,黄埔的这一政策也值得借鉴。
“埔惠康”参保指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