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99条意见震动生态监测:总局《补充要求》动了谁的奶酪?

0
分享至

将“我要测”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2025年9月4日至2025年10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在门户网站就《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补充要求》)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11月上旬,总局认可监测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补充要求》意见情况的反馈,经整理,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了499条反馈意见。

虽然总局并没有公布这499条反馈意见主要针对《补充要求》的哪些具体条款,但是在这份文件征求意见期间,部分条款所引发讨论之激烈,就不难猜测一二。而对于官方所给出的“将认真研究”“予以充分考虑”的说明,也显然无法安抚很多检测机构的心——这场围绕生态监测行业准入的博弈,早已超越简单的数字调整,背后是国家对监测数据真实性的铁腕守护,更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向“质量为王”转型的必然阵痛。


5人门槛:压垮小机构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补充要求》的具体调整内容不难看到,受到最大影响的机构主要是‌中小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尤其是那些人员配置不足、技术能力薄弱或存在数据造假风险的机构。‌

如《补充要求》将监测人员下限从15人提高至20人、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比不低于15%、强制使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对数据真实性实行终身负责制等。‌

在所有修订内容中,“监测人员下限从15人提至20人”的调整最具争议。这个看似微小的数字变化,却精准击中了行业的“软肋”——一些规模和人手严重不足中小型机构其实根本不足以支撑自身所开展的各项业务。数据显示,全国生态监测机构中60%以上是中小规模,其中不少为控制成本,人员常年“卡线”在15-18人。对他们而言,新增5名专业人员绝非简单的招聘问题,而是每月多支出数万元薪酬的现实压力。

一名环保专业应届生的起薪基本都不会低于3000元/月,5个人每月的开销至少在1.5万元、一年开销20万元左右,这还没有包括五险一金等社会福利成本。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更贵。而有的机构一年的净利润也就仅维持在几十万元的水平。这样的成本增加,对他们来说无法承受。

但将新规简单定义为“中小机构杀手”并不客观。一些小机构靠“少人少设备”压价抢单,一份监测报告报价比很多机构按照正规流程操作的成本还低,靠的无非就是篡改数据蒙混过关。人员门槛提升的本质,其实就是在“挤泡沫”,将那些靠低价竞争、能力不足的机构清出市场,反而能让合规机构获得公平竞争环境。


图片来源于《补充要求》附件

值得关注的是,新规并非“一刀切”。在提高人员数量门槛的同时,将学历不符人员的工作经历要求从10年降至5年,这一“松绑”举措也为一些机构获得了一定的喘息空间。而这种“能力优先”的导向,也能够让哪些真正懂技术的人才不至于被学历卡脖子,让行业规避“唯学历论”的不良发展路径。

从“可选”到“必选”:数据造假再无藏身之地

如果说人员调整是“准入关”,那么仪器设备和流程管理的修订,就是给监测数据上了“双保险”。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监测数据是“生命线”,但过去“数据造假”却成了行业顽疾——修改仪器参数、伪造手工记录、短期租设备凑资质,这些操作曾让监管部门防不胜防。

而此次《补充条例》则是精准打击了这些乱象。相较于旧版仅要求“废气采样和噪声仪器防篡改”,新版规定直接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关键污染物的监测仪器纳入强制防篡改范围,相当于给高污染指标监测装上了“监控眼”。以前有些企业会偷偷修改仪器的采样时间间隔,而按照新要求,设备锁死参数,想造假都没门。


图片来源于《补充要求》附件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从“可选工具”变为“必选装备”,更是让监测全过程“裸奔”。过去不少小机构靠人工记录数据,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笔误”“漏记”等问题,甚至成为数据造假的“灰色地带”。新规要求所有机构必须用LIMS系统管理数据,系统修改需审批留痕,相当于给每一组数据打上“终身烙印”。


图片来源于《补充要求》附件

设备租用规则的细化同样值得点赞。旧版“租用期限不短于资质有效期”的模糊表述,让有些机构钻了“短期租设备拿资质,到期就退”的空子。新版明确“租期不少于1年,资质超3年则租期不少于3年”,从制度上杜绝了“设备凑数”的把戏。虽然有中小机构建议明确租用细则,但这一调整对保障监测能力稳定性的作用,已得到监管层的肯定。


图片来源于《补充要求》附件

并非“赶尽杀绝”,而是行业的“自我革命”

罕见的499条意见,让我们看到,面对新规,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一定有不少人质疑:“国家是不是要把小机构都淘汰掉?”但从的处理态度和新规的整体设计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场变革不是“一刀切”的清理,而是一场兼顾规范与发展的“自我革命”,反映了行业从野蛮生长向质量优先转型的必然趋势。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基础检测项目的“加减法”。新规删除了固体废物类别中pH值、水分含量等低难度“凑数项目”,却在电离辐射类别新增了X-γ辐射剂量率等实用项目。这种调整看似简单,实则是引导机构“弃虚向实”——与其把精力放在低技术含量的项目上,不如聚焦高风险、高难度的污染物检测,真正发挥监测机构的技术价值。


图片来源于《补充要求》附件

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洗牌从来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前奏。2024年全国生态监测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8%,低于检验检测行业平均水平,低价竞争、以次充好是重要原因。新规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倒逼机构加大人才和设备投入,看似增加了运营成本,实则是在培育更健康的市场生态。正规机构花大价钱建实验室、养人才,却拼不过“小作坊”的低价,这种情况在新规落地后,也终将被改写,技术硬实力将成为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前文中分析的各种修改点,都说明新规不是“拍脑袋”决策,而是在严管与厚爱之间寻找平衡。这种平衡,正是行业转型最需要的“缓冲带”。距离2026年1月1日《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施行仅剩一个多月,新规落地已进入倒计时。对监测机构而言,与其纠结门槛高低,不如主动寻找破局之道。

对中小型机构来说,“抱团取暖”或许是良策。联合组建技术联盟、共享专业人才和大型设备,既能满足人员数量要求,又降低了单独投入成本。而对于有实力的机构,新规则是扩张的“窗口期”——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优质资源,在行业洗牌中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更重要的是转变发展思路。过去有些机构靠“关系”“低价”生存,这条路显然已经走到头了,未来必须靠“技术”“数据”才能在恒业内立足。从加强现有人员培训,到引进具备实操经验的资深技术人员;从升级防篡改仪器,到搭建规范的LIMS系统,这些看似繁琐的整改,终将转化为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只有这双“眼睛”足够明亮、足够可靠,污染治理才能精准发力。此次新规的落地,或许会让一些机构退出舞台,但留下的必将是更专业、更规范的力量。当“资质合规、技术过硬、数据真实”成为行业共识,生态监测行业才能真正扛起守护绿水青山的重任——这,正是这场行业洗牌的最终意义。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 转载:须本号授权,有需要可后台联系小编

| 投稿:zhanghuan@woyaoce.cn

| 来源:我要测网

| 责编 :不晚

| 关注我要测公众号,添加我要测小助手“测老哥”(celaoge1019)

| 备注“学习”进入检测员知识共享群

| 备注“行业”进入检验检测行业新闻分享群

| 备注“食品”进入食品领域行业分享群

| 备注“认证”进入认证领域行业分享群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和优秀同仁们近距离交流,快来关注吧!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一邮轮放弃日本靠岸,取消乘客下船

中国一邮轮放弃日本靠岸,取消乘客下船

极目新闻
2025-11-19 17:58:05
我国古代4大旷世文章,一生必背的4篇千古奇文,谁能够排在第一?

我国古代4大旷世文章,一生必背的4篇千古奇文,谁能够排在第一?

掠影后有感
2025-11-18 11:14:38
日经225指数涨幅扩大至2.2%

日经225指数涨幅扩大至2.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0 08:09:04
可耻的是,捅郭伟马蜂窝的是个学生

可耻的是,捅郭伟马蜂窝的是个学生

关尔东
2025-11-19 17:13:25
被中国连环反制后,日本极端右翼调转枪口,对准高市早苗

被中国连环反制后,日本极端右翼调转枪口,对准高市早苗

沧海旅行家
2025-11-19 16:58:11
中反制日接招,中日较量持续升级,关系倒退数十年

中反制日接招,中日较量持续升级,关系倒退数十年

今日段评
2025-11-20 08:00:17
透视小米三季报:当下业绩远非终点,而是新一轮跃迁的开始

透视小米三季报:当下业绩远非终点,而是新一轮跃迁的开始

砺石商业评论
2025-11-20 09:59:13
施一公:这是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发人深省)

施一公:这是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发人深省)

霹雳炮
2025-11-18 20:38:34
沙俄让清朝损失的土地,面积达到330万平方公里,如今在哪些国家

沙俄让清朝损失的土地,面积达到330万平方公里,如今在哪些国家

兴趣知识
2025-11-17 15:39:26
一个人城府深到可怕的10种表现(想要保护自己,必修城府心)

一个人城府深到可怕的10种表现(想要保护自己,必修城府心)

诗词中国
2025-11-16 19:43:12
凌晨5:00,一声巨响

凌晨5:00,一声巨响

贩财局
2025-11-20 09:19:54
不要低估日本先发制人击沉福建舰的威胁,应该学习美苏对日做法!

不要低估日本先发制人击沉福建舰的威胁,应该学习美苏对日做法!

环球策论
2025-11-19 00:10:39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少年一白
2025-11-18 12:03:56
Gemini 3 强得有点不太像阳间的东西。

Gemini 3 强得有点不太像阳间的东西。

差评XPIN
2025-11-20 00:09:23
库里缺席勇士惨负热火吞2连败 鲍威尔25分波杰20+8

库里缺席勇士惨负热火吞2连败 鲍威尔25分波杰20+8

醉卧浮生
2025-11-20 10:57:35
广西桂林市委原书记周家斌被公诉,曾被批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结交政治骗子

广西桂林市委原书记周家斌被公诉,曾被批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结交政治骗子

极目新闻
2025-11-20 10:23:19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界面新闻
2025-11-20 10:43:18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本学者:高市早苗让日本国民成了牺牲品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本学者:高市早苗让日本国民成了牺牲品

环球网资讯
2025-11-20 07:15:05
申京28+11+7火箭击退骑士收获5连胜,杜兰特20+3米切尔21分

申京28+11+7火箭击退骑士收获5连胜,杜兰特20+3米切尔21分

湖人崛起
2025-11-20 10:42:41
中央批准:刘承功同志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

中央批准:刘承功同志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20 10:28:41
2025-11-20 11:40:49
我要测
我要测
第三方检测门户网站
6330文章数 10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日媒爆料:高市或于中国重要日子当天参拜靖国神社

头条要闻

日媒爆料:高市或于中国重要日子当天参拜靖国神社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易梦玲恋情曝光,相差16岁

财经要闻

英伟达财报,超预期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一汽丰田发布IT'S TiME 3.0 三款焕新产品同步亮相

态度原创

游戏
教育
房产
健康
军事航空

内部人士爆料《生化危机9》主线时长略短于《生化4》

教育要闻

人工智能对这代孩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军事要闻

量大管饱 中国军网在海外发布备战视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