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周末,和几位朋友闲聊。
我发现,自从开始上班后,大家的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每个人都面色红润、眼笑盈盈,一副血气充足的模样。
但现在,大家纷纷抱怨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心累不已,言语间也皆是疲惫神色。
其实,这就是正在被工作拖垮的表现。
它会像无底洞一样,一点点榨干你的精神气,让你彻底沦为工作的奴隶。
倘若不及时停止,最终影响的将是你的下半生。
如果你也备受上班带来的困扰,不妨试试下面这3个方法,早日让工作和生活都回归正轨。
![]()
复旦大学于娟老师,曾经打算两到三年评上副教授职称。
为此,她工作异常拼命,几乎没有在晚上10点前离开办公室。
经常是白天工作,晚上还要学习,10年来,她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
直到一天晚上,于娟和往常一样下班骑车回家,半途中不小心扭伤了腰。
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毛病,去医院检查,确诊乳腺癌晚期。
短短2年时间,年仅32岁的她就离开了人世间。
看完不免让人一声叹惋。
![]()
生活中,这或许也是太多人的现状:
为了交出满意的方案,常常忙得焦头烂额,通宵熬夜,连水都喝不上一口,最终晕倒在工位上;
想要拿下某个项目,明明喝不下酒,但还是不得不勉强自己灌下去,结果喝出胃出血,住进医院;
更有人,因为工作原因长期用咖啡提神,年纪轻轻就在体检报告上有几页标红。
但其实,就像一句话:
不要期待工作会给你附加价值,也不要给工作增加附加意义。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与其说是事业,不如说是现阶段谋生的手段。
无论你觉得自己的工作多么重要,也不过是公司里一颗再普通不过的螺丝钉。
你不干,公司还是能正常运转;你拼命干,健康却未必能如影随形。
若你不能明确自己的定位,很容易做一些“感动自己”的举动,不仅给自己徒增烦恼,还会拖垮自己的身体。
所以,看到这里的你,不妨放下手头的工作,给工作设置健康底线:
1、 少喝“鸡汤”,少打“鸡血”
网上经常看到鸡汤言论:
上班最大的意义,不是那点工资,而是追求价值。
许多人信以为真,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工作。
但现实并非如此。
工作的本质,就是用劳动技能和时间换取相应的报酬。
上班就是拿钱办事,把你该做的事情做好即可。
对于你不能把控的事情,不合理的工作重压,要敢于拒绝。
过分上头,只会把自己伤害得体无完肤。
![]()
2、 健康第一,自己的底线要守住
爱默生曾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无论你的工作多么重要,别忘了善待自己的身体,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少吃重油重盐的食物,下班后给自己做一顿搭配均匀的餐食。
少熬夜、多睡觉,别让健康为你的工作买单。
工作永远都做不完,累了困了,该休息休息,该“摸鱼”就“摸鱼”。
![]()
之前,看过一份《2025 中国职场心理健康白皮书》,里面的数据触目惊心:
超过7成的受访者正在经历“精神内耗”,其中一半的人已经因为内耗,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
我有一位朋友,在一家传媒公司做编辑,工作能力很强,内心却十分脆弱。
我几乎每天都能在手机里收到她发来的“求救信息”。
“怎么办?怎么办?领导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上周开会她一直盯着我看。”
“哎,都三点了,我还睡不着,白天的选题犯了常识性错误,标点用错了,我好内疚。”
“现在的工作都好难找啊,我不会要失业了吧,看了一晚上的招聘软件。”
后来,她因为情绪内耗太严重,实在无法专心工作,领导要求她休息几天。
这下朋友更紧张了,各种负面情绪接踵而至,令她无比痛苦。
![]()
网上看到过一个提问:“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工作焦虑和内耗啊?”
一个网友@海边的渔夫说:
一般来说,有三种原因。 要么是反刍思维,要么是完美主义,再或者就是对未来过度焦虑。
回想起来,确实如此。
工作中,不少人会因为犯了点小错而过度自责,反复复盘错误。
也有因为领导的一句话,同事的一个眼神而左思右想,惴惴不安。
于是,就产生了“情绪劳动”。
即尽管你什么也没做,但脑海里无数次演练的痛苦、焦虑、抉择,早已在你心底划下一道道细密的伤口,日积月累中,终成沟壑。
作家宁檬说过:
这个世界最亏本的事情,就是为了尚未发生的事情而担忧; 为了自己想象的后果而焦虑;为了已经发生的事情而陷入无限循环和自我内耗中。
作为职场人,以下几条建议,帮你练就一颗“强心脏”,保持好心情。
1.只关心工作本身,不关心人
工作时,就把同事和领导当作“工具人”。
不必过度在意领导和同事的评价,更没必要过度揣摩他人的情绪和态度。
心中时常告诫自己“我是来上班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
2.学会忙里偷闲
在某个岗位上待久了之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对工作内容会变得越来越熟悉。
所以,不必从上班那一分钟,到下班那一秒都神情紧绷,如临大敌。
忙碌之余,记得给自己片刻喘息;
把待办的事按照轻重缓急排序,让节奏慢下来,心也静下去。
3.给负面情绪找个出口
比如下班后给自己做一顿晚餐,转移注意力;
周末与朋友约着一起打球、运动;
或者与值得信赖的好友交流,获得支持和心灵的慰藉。
![]()
现实生活中,几乎人人都需要上班。
面对上班,不同人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
我有两位同事,他们分别坐在我左右边。
左边的同事,喜欢提前一个小时来公司,下班后还要在公司多待一个小时。
工作之余一起逛街,她都要随身携带工作机,时不时看一眼手机有没有新消息。
为了工作,她甚至停掉了以前报的舞蹈班。
有一次,她爱人打来电话,她居然立刻就挂了,还扬言“没有什么事比工作重要”。
简直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她都能1秒进入工作状态。
相比之下,右边的同事工作就“随意”得多。
该工作的时候就工作,该生活的时候就生活。
朋友圈里,还经常看到她分享自己周末做的烘焙,节假日的出游照片。
看到这,你是不是会说:领导喜欢第一种啊。
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
可到了年底办公室评选优秀员工时,却是第二位同事入选了。
原因很简单,同事觉得她太“努力”,导致办公室内卷;领导则认为她是不是效率不高,才需要时刻工作。
很多时候,大家都以为领导会喜欢拼命干活的“机器人”。
可实际上,和一些领导聊过天后发现,他们更欣赏工作效率高,但又不缺乏“活人感”员工。
所以,不妨试试换个心态上班,工作时恪尽职守,下班前做回自己。
![]()
1.上班好好工作,下班好好生活
上班时,就脚踏实地,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下班后,回归“人”的生活,从工作中尽快脱离出来,及时补充能量。
你可以回家就立刻洗澡,让自己松懈下来,洗去一身的疲惫;
你可以工作和生活账号分开,上班时专心致志,下班后也享受睡到自然醒的美好时光;
总之,明确工作和生活的边界,你的人生才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2.工作之外,多培养兴趣
前段时间,有个“NPC”的词语挺有意思
是说,很多上班久的人,都到了那种“什么都不想做”的阶段。
每天都在公司和家之间来回切换,时间长了,大家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困在游戏里的NPC。
即没有灵魂,也没有思想。
蔡澜先生在纪录片《生命·觉者》里说:
你在做着一件基本上可以赚钱,满足你的生活的事情以后,就要培养很多兴趣。 插花、养鸟、养鱼……这个不行,你就做另外一个。
所以,真心建议各位上班族们:
在工作之外,都去尝试一些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小事。
它既丰富了生活的层次,也修复了工作带来的损耗。
![]()
作家莫言说:
上班就是一种交易关系,你付出劳动,拿你该拿的薪水,千万别自我感动,把工作当成一种信仰。
永远不要拿工作来丈量自己的人生,也别把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搭进去。
上班而已,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足够了。
工作而已,千万别太上头。
点亮,与大家共勉。
作者 | CC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2026年,十点读书×人民日报出版社,从上万本好书中精选出365本好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清单。
诺奖作品、经典名著、影视原著…各类型全覆盖;
雨果、莎士比亚、加缪、老舍、萧红…一次读过瘾。
扫码即听,省去一切挑书、选书麻烦。

而且每本日历都可以绑定3个手机号,全家都能听。
自带的小夜灯,轻轻一触、即可照明,照亮每一位认真生活的普通人。
现在下单,直接“拍1发9”不要错过~
「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