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一降,街上裹着羽绒服、戴着帽子手套的人就多了,便利店里的热饮销量也开始飙升。对年轻人来说,冷点没啥大事,捂一捂,吃点热的就过去了。但中老年群体就不一样了。每年这时候,医院心内科的门诊量都会明显增加,有人血压突然飙高,有人吃了降压药还头晕,甚至还有送到急诊的。医生们都知道,寒冷是高血压的隐形推手。
气温一低,血管遇冷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容易“蹭”地上去。降压药虽然稳压,但如果搭配的食物不对劲,不但压不下去,还可能弄巧成拙。很多人吃完药后觉得该干嘛干嘛,但实际上,有些东西真不能随便碰。
![]()
最常被忽视的,就是高盐食物。盐就是钠,钠会促进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升高血压。降压药本来就要靠“控水”“扩血管”来起效,你吃完药还继续进高盐食物,那效果相当于打了个对冲。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我国居民人均盐摄入量接近10克,远超标准。一碗咸菜、一块卤肉、一口腌制的豆腐乳,都可能“超标”。
有些老年人喜欢咸口,饭不够味就加酱油,殊不知一勺下去,盐摄入翻倍。还有人误以为海盐、岩盐就健康,其实钠含量区别不大。
最可怕的是,很多包装食品的钠含量高得吓人,却不容易被察觉。比如一包泡面,调料包里钠含量可能就超过2000毫克,相当于5克盐,直接爆表。
![]()
第二个要警惕的,是西柚和葡萄柚。这水果看起来无害,味道清新,还被当作“健康水果”来推崇,但它和降压药的“关系”非常微妙。
葡萄柚中含有一种叫呋喃香豆素的成分,它会抑制肝脏中一种关键酶——CYP3A4,这个酶本来是用来代谢多种药物的,包括一些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比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如果这个酶被抑制了,药物在体内就代谢得慢了,血药浓度会升高,相当于“吃了双倍剂量”。结果可能是血压下降太猛,人容易头晕乏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低血压或心动过缓。
有研究指出,摄入葡萄柚汁与某些降压药物合用时,药物血药浓度能升高3倍以上。很多人压根不知道水果也有“药物相互作用”,但事实就是这样,健康食物也可能有副作用。
第三个“不能碰”的,其实很多人心里也知道——酒。但真正做到戒酒的,太少了。尤其是冬天,来一杯小酒,暖身又助兴,和亲戚朋友聚一聚,更容易喝多。
酒精本身就能影响血压,它有时会短暂降低血压,但长远来看,它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波动大。对于服用降压药的人来说,酒精还可能增强药效,造成低血压反应。
![]()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男性,喝酒本来就容易心慌胸闷,再加上药物作用,心律紊乱说来就来。
国家心血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有2.45亿高血压患者,其中大量人群合并饮酒习惯。医生都建议,服药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最好是滴酒不沾。但现实中,喝“少量”酒似乎成了默认许可,其实连“少量”的标准也很模糊。
最后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是高钾食物。一般人对钾的认知是“有好处”,很多科普文章也在强调“钾能抗钠、帮助降压”。这说法确实没错,但得看人、看时机。
对肾功能正常的人来说,适量摄入高钾食物,比如香蕉、橙子、菠菜、南瓜等,确实对心血管有益。但如果中老年人有肾功能减退的问题,又在服用某些利尿剂类降压药,比如螺内酯、阿米洛利,这时候钾就容易在体内蓄积,导致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初期没啥明显症状,等出现心律异常、肌肉无力甚至心跳骤停时,往往已经很严重了。
中老年人对降压药的依赖性在逐年上升,这也从侧面说明,控制血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不只是吃药那么简单。食物作为日常摄入的核心内容,和药物作用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被低估。尤其是在气温波动大、血压容易波动的时候,更需要在细节上做到精细。
![]()
其实,医生最怕的不是药没效,而是患者“自作聪明”。有人觉得,吃药就是终极手段,吃完了就能为所欲为;还有人压根不看药品说明,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药,配伍禁忌有哪些。
更有些患者吃完药,怕饿,就习惯来点咸菜就着稀饭,结果越吃血压越高。这些习惯看起来不起眼,但对血压控制影响极大。
在现实中,很多高血压患者并不定期复查,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肾功能变化,不清楚自己的药物类别,也不了解高血压合并其他基础病的情况。
等到出问题时,才发现“原来不是药不行,是自己吃错了”。医生一再强调,治疗高血压不只是医生的事,也是患者自己的事。药物+饮食+生活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另外,有些人有“迷信保健品”的倾向,觉得吃了药以后还要搭配点什么“降压茶”“调理丸”之类的。可这些东西里有的含有利尿成分,有的和降压药作用重叠,甚至还会干扰药物吸收。
医生不反对食补,但不建议随意“混搭”。要想降压效果好,得吃对药,也得吃对饭。
![]()
说到底,降压药不是“护身符”,更不是“万能钥匙”。想要控制好血压,除了定期监测、规律服药,还得学会避开那些“看似无害”的饮食误区。尤其是在天冷的季节,血压更容易出问题,更需要在生活细节上下功夫。吃完降压药,不该吃的别碰,该注意的别忽视。有时候,一口菜、一杯果汁、一根香蕉,就是控制与失控的分水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