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短视频对老年人的危害。
短视频火遍全国,几乎成了每个家庭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你可能想不到,热闹背后,悄悄发生着一些触目惊心的事情。
![]()
年过花甲的老人,正被一个个看似无害的短视频困住,不知不觉地滑入深渊。
有些人因此失去了积蓄,有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短视频真的只是娱乐工具吗?老年人沉迷背后,是谁在操纵他们的情绪与钱包?
![]()
手机里的陷阱
89岁的李奶奶,没想到看视频也会看出人命。
她在平台上刷到一系列“老人吸子孙福气”“长寿挡灾”的内容,越看越信,甚至主动去搜索“如何躲灾”。
平台算法立刻开始疯狂推送极端言论,包括“自杀挡灾”“不死拖累子女”等,评论区也全是侮辱老人的话。
她信以为真,吞下两瓶降压药,抢救无效,一个月后去世。
![]()
另一位网友的外婆也因为看了类似内容,喝下农药所幸被及时发现,捡回一条命,很多人以为老年人只是在“看个乐子”,但实际上,内容背后早已不再单纯。
他们的点击、停留、评论,都被算法记录并反向构建内容供应链,形成一个封闭的信息茧房,越信越看,越看越信,直到完全被困其中。
问题是,这些内容不仅扭曲了老人的认知,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判断和行为。
![]()
春节期间,武汉62岁的陈阿姨,连续七天窝在被窝里刷短视频到凌晨三点,结果青光眼急性发作,差点失明。
在江苏,有老人花899元买了一个防辐射手机壳,其实成本只有20元,更有人半年时间网购16部手机、30盒首饰,家里快递堆成山,很多都没拆封。
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是一个年产值超3000亿元的“老年收割产业链”,这些以保健品、理财课、情感剧为幌子的内容,精准击中老人的痛点:健康焦虑、孤独感、对子女的牵挂与愧疚。
![]()
一个个看似无害的短视频,正在慢慢吞噬老年人的生活,那么,这些内容到底是怎么一步步侵入他们生活的?
![]()
算法背后的力量
短视频平台的核心逻辑从来都不是“内容为王”,而是“停留即收益”。
只要你停留时间足够长,平台就能卖出更多广告,为了让用户上瘾,平台设计了“无限滚动、自动播放、看视频给红包”等机制,符合老年人对即时反馈的心理需求。
更可怕的是“间歇性强化”机制,有时给你一个笑话,有时来点悲情,有时又是养生秘方,看似随机,实则精准,老人越刷越投入,越看越难停下。
数据显示,银发人群月均上网129小时,短视频占比高达35.1%,位列所有应用之首。
![]()
平台还会根据用户行为生成用户画像,如果一个老人偶尔看了几条关于保健的内容,接下来推荐的可能就是“神药”“秘方”“专家直播”,甚至是假冒权威机构背书的保健品。
在河南,有位老人直播间里看到“雷氏家族回收收藏品”的剧本,信以为真,一个月被骗了3.5万元。
在广东湛江,86位老人被骗总额高达2000万元,手段是直播售卖“赝品文物”,包装成“国家项目”,让老人坚信不疑。
他们不是不聪明,而是从没接触过这样的骗局,他们习惯相信权威,习惯相信“看起来不像骗人的人”,但在网络里,骗子可以伪装成任何人。
当一个个“看视频赚钱”“保健直播间”“专家讲座”摆在他们面前时,老人哪还有分辨能力?
![]()
70岁的奶奶因为天天刷视频,视力恶化到2300度近视,还是舍不得放下手机,更有爷爷看视频太投入,3岁孙子溺水身亡竟浑然不知,只说自己“像是鬼上身了一样”。
这些事件一个个看上去都是个例,实则背后是同一个问题: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无差别地收割老年人注意力与财富。
那么,家庭和社会又在这场“围猎”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
谁来守住最后的防线?
在家庭中,子女往往是最早察觉老人异常的人,却也是最难以有效干预的人。
有的子女劝父母少看一点视频,得到的回应却是:“你不懂”“你不孝”“那是我唯一的乐趣”,面对老人的抵触情绪,子女也变得无从下手。
更复杂的是那种“大家长思维”和面子问题,老人很难接受自己被骗、被控制的事实,哪怕被骗十几万,也可能选择沉默。
![]()
而在社会层面,类似青少年防沉迷的制度对老年人几乎是空白,平台对老年人没有任何保护机制,既不限制推送,也不提醒内容风险,反倒把他们定义为“高转化率人群”。
数据显示,中老年人群冲动消费占比超过70%,他们是买保健品、买理财课、买短剧VIP、买“情感课程”的主力人群。
微短剧市场里,很多“保姆变豪门”的剧情正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看着看着就上头,点着点着就花钱,免密支付、自动包月早已嵌入操作流程中,取消都找不到按钮。
![]()
中老年人不是不理智,而是缺乏防护,他们认不清AI合成视频的真假,听不懂“算法推荐”的逻辑,看不出所谓“专家直播”背后的套路,在这个信息洪流中,他们就像被扔进大海的小舟,随波逐流。
平台有没有责任?国家该不该出手?子女又能做些什么?
![]()
中国应对之道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全球领先,但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短视频平台应该为老年人设计专属的内容过滤机制,比如设置风险提示、限制极端内容推送、提供“一键退出”功能等,可以借鉴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为老年人设定观看提醒、消费限额。
国家层面可以出台法规,明确平台对老年用户的保护义务,约束算法滥用,打击虚假宣传,要让利用互联网割韭菜的行为违法成本高到足以震慑。
![]()
家庭也应该建立更加平等、亲密的沟通方式,不是“你别看了”,而是“我陪你一起看,帮你分辨真假”。
4亿老年人,是中国宝贵的社会财富,不能让他们在数字时代掉队,更不能任由他们在短视频里沉沦。
结语
短视频本该是娱乐工具,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张大网,把无数老人困在其中,守住这道防线,不只是平台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责任。
只有技术与伦理并进,才能让这场数字狂欢,不再成为银发危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