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里,传统巨头的转型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大众汽车集团这两年的操作很明确:先扎稳中国这个核心市场,靠本土合作快速补短板;再拉通全球资源,用技术联盟搭建长期竞争力。这种“先本土后全球”的思路,既贴合当下市场竞争的现实,也藏着传统车企向新势力转型的生存智慧。
![]()
利用与众08树立市场野心
作为大众与小鹏合作的首款量产车,与众08从申报信息来看,完全是“针对性补位”的产物,每一项参数都对准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主流需求,同时兼顾了大众的品牌基因。
![]()
与众08基于小鹏SEPA 2.0平台打造,定位中大型纯电SUV,车身尺寸达到5000×1954×1688mm,轴距3030mm,这个尺寸和小鹏G9相当。
动力与续航方面,它搭载了小鹏最新的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前后双电机版本的零百加速大概在4.5秒,性能看齐同级别新势力车型。续航上大概率搭载78.2kWh的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超700公里。这样一来,充电效率更是亮点,支持480kW超快充,10分钟就能补充500公里续航。
![]()
智能配置是与众08的核心竞争力。它搭载了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匹配双Orin-X芯片+小鹏自研图灵AI芯片的双算力平台,支持L2++级全场景辅助驾驶——高速、城市道路都能实现点到点的自动驾驶,还能应对拥堵跟车、自动泊车、环岛绕行等复杂场景。
市场定位:既要“大众味”,也要“新势力感”
与众08的设计没有完全抛弃大众的家族风格,前脸保留了简约的贯穿式LED灯带,车身线条流畅,车尾采用溜背造型,既兼顾了空气动力学,又符合中国消费者对“运动感”的偏好。
![]()
从定价来看,与众08大概率会落在25-30万元区间。它的优势很明显:既有小鹏成熟的智能技术和补能体系,又带着大众多年积累的制造品质和品牌口碑,能吸引两类用户——一类是想尝试智能电动车,但对新势力品牌不够信任的传统燃油车用户;另一类是追求实用性,既看重续航、快充,又需要可靠辅助驾驶的家庭用户。
![]()
但挑战也不容忽视。25-30万元级市场竞争已经是“红海”,蔚来有换电优势、理想的增程无焦虑,包括小米、鸿蒙智行的品牌效应,都是强劲的对手。而且,如何平衡“小鹏的智能”和“大众的调校”,让车机逻辑、驾驶感受既符合新势力用户的预期,又不脱离大众老车主的使用习惯,将是与众08上市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绑定小鹏,快速补“智能短板”
与众08的落地,背后是大众与小鹏“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这和很多跨国车企的“浅度技术授权”完全不同。说白了,大众是想通过小鹏,快速补上自己在智能座舱、本土化智驾、电动化平台上的短板。
![]()
这次合作不是“一次性买卖”:大众不仅拿下了小鹏SEPA 2.0平台的长期使用权,还成为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的首发客户,甚至要搭载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更关键的是,合作范围已经从纯电车延伸到了插混、燃油车——未来大众在华的多款车型,都可能用上小鹏的智能技术,相当于把小鹏变成了自己的“智能供应商”。
![]()
对大众来说,这波合作很划算:原本自己研发一套智能系统可能要3-5年,现在直接“借力”,产品开发效率提升了30%以上。要知道,2025年大众在华新能源销量才20万辆,远低于整体290万辆的交付规模,核心问题就是智能配置跟不上中国用户的需求。而小鹏能拿到大众的订单,不仅赚了技术服务费(2025年一季度就有14.4亿元,利润率高达66.4%),还能借助大众的制造体系提升自己的品控口碑,算是双赢。
![]()
不过,合作也有潜在的“磨合成本”。大众的制造标准、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小鹏的新势力模式差异很大,比如在零部件验收、生产流程上,双方可能要花时间协调;而且,大众安徽工厂负责与众08的量产,如何把小鹏的智能技术和大众的生产工艺完美结合,避免出现“智能功能好用但品控翻车”的情况,还要看后续的落地效果。
全球合作技术联盟,分摊转型风险
搞定中国市场的同时,大众在全球的新能源合作也没闲着。毕竟,电动化转型烧钱又耗时,单靠自己扛压力太大,拉上靠谱的伙伴分摊成本、互补技术,才是更稳妥的选择。
![]()
最核心的合作就是和美国新势力Rivian的合资。双方成立的RV Tech公司,目标很明确:开发一套通用的电动架构和软件平台,未来要装在大众、奥迪等多个品牌的车型上,覆盖全球30个车型项目,累计适配3000万辆车。目前这个平台的进展还算顺利,首款车型大众ID.Every1已经进入冬季测试,计划2027年在欧洲上市,起售价只要2万欧元,主打入门级纯电市场。
![]()
为了让合作不“打水漂”,大众的58亿美元投资设置了明确的“考核门槛”:Rivian必须连续两个季度毛利润超5000万美元,而且冬季测试达标,才能拿到全额投资;要是没达标,就得用股权抵押换贷款。这种设置既能倒逼Rivian加快进度,也能看出大众对“跨企业技术整合”的谨慎——毕竟之前大众自己的软件部门Cariad就出过延迟、裁员的问题,这次和Rivian合作,也怕重蹈覆辙。
![]()
除了Rivian,大众的全球合作网还铺得很广:和福特一起搞商用车、电动车平台,省研发钱;给印度马恒达输出MEB平台技术,抢新兴市场;和国轩高科联合开发电池,支撑欧洲6座超级电池工厂的产能;和Mobileye合作自动驾驶,覆盖除中国外的全球市场。这些合作看似零散,其实都是围绕“降低成本、补齐短板”来的——传统车企转型最怕的就是“样样都想自己做,结果样样都做不好”,大众这种“抓核心、放外围”的思路,确实能少走不少弯路。
写在最后:传统巨头的转型,拼的是“开放度”
大众这波“本土先破局,全球再发力”的操作,其实给所有传统车企提了个醒:电动化、智能化时代,“闭门造车”已经行不通了。中国市场的竞争节奏最快、用户需求最挑剔,先在这里通过本土合作摸清门道、补齐短板,再把成熟的模式复制到全球,无疑是最高效的转型路径。
![]()
与众08能不能成为“爆款”,还要看上市后的实际表现,但它背后的合作逻辑已经很清晰:传统车企有品牌、有制造、有渠道,新势力有技术、有用户洞察,两者结合就能实现1+1>2。而全球合作则是为了搭建长期竞争力,用通用平台和技术联盟,降低未来的研发和生产门槛。
![]()
未来的汽车行业,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生态联盟的较量。大众的实践证明,越是庞大的传统巨头,越要放下“身段”搞开放合作——既要能扎根本土,接住中国市场的“快节奏”;也要能链接全球,整合最优质的资源。这种“内外联动”的转型模式,或许会成为更多传统车企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