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不知道最近是不是又有胎盘发育成人了还是有成功上岸没有被曝光的董小姐真的上岸了,医院出来了离谱的规定,就是全院一张床。
话讲得很好,我还在网上发现了北京、南京、广州、湖南等地已形成可复制经验,那就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普通床位使用率从82%提至97%,急诊当天入院率超90%;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院区跨区收治2.3万人次,床位周转次数从38.75次增至45.6次。
我也不知道这是ai编的还是真有这回事,总之看起来浓浓的ai味,但是现实生活中马上就要来真的了。
2025年上半年,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印发了《郑州市加快推进“全院一张床”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公立三级医疗机构首批先行先试,还打算在26年以前在所有二级以上医院推广。
这就叫嫌不够乱,医药集采我们可以说要压价,但是后面搞得医生收入也锐减了,根据市场是调配人力资源最有效的力量这一基本原理,不出几年医生收入低就会传的全社会都是,到时候的高中生就不会倾向于选择医生作为职业,而更倾向于做金融或者计算机或者人工智能。
这样的事情还情有可原,毕竟看病贵的问题真的很大,集采的药物对于底层来说就是个买得起和买不起的区别问题。
原本不集采,药物虽然有效,但是买不起,买不起就是没有,现在药物和耗材虽然在网上天天被吐槽,但是买得起了。就算退一万步,只有一半有效,那也让原本吃不到有效药物的人吃了一半的药效。
现在搞全院一张床,搞得就像是原来的4+4一样,本来不需要通过这么折腾来出政绩,但是非要这么出,显然是真的有人有这个需要了,需要通过全员一张床的政策来给自己捞政绩,而且这样的人只会在办公室里面出现。
毕竟基层的大夫和护士真的不会认为这东西是好事,我实在是不明白什么叫做改革打破医院科室壁垒,床位可共享,患者少等待。
妇科就是妇科,内科就是内科,打破科室壁垒,指的是不是内科的人可以到妇科去住了?
妇产科里面刚刚生下来几个新生儿,突然内科说不够用了,床位需要支援,马上要,医院调度中心一看,妇产科有床位,于是新生儿立马就和肺结核住一起啦?
这下好了,男人终于可以住在妇科了。
理论讲的很好,在保障大家安全的情况下共享床位,医生跟着患者跑,实际上我不太明白如何同时保证肛肠科和普外受伤患者住在一起,骨科和心胸外科住在一起,怎么保证安全。
最主要的问题是大夫跟着患者跑,大夫又不是孙悟空会分身术,心胸外科的病人感到他很难受,要按铃铛叫大夫,结果他自己住在骨科,大夫过不来怎么办?
就算是把成本分摊在医生身上,医生一天走四万步,那也可以,问题是医生走四万步后,病人来得及吗?
神经外科的病人放在了皮肤科床位上,半夜有点脑出血,皮肤科检查了一下没问题,只是瞳孔放大了,他是会叫脑科大夫,还是会给病人送到眼科去呢?
医保局想要钱可以直接说,没有必要和卫健局联合起来推这种神奇的政策,医疗改革的目的不是管好钱,更不是管好床,病人不是耗材,大夫也不是耗材,病人是来看病的,大夫是来看病的,多收治了五千一万的病人,是来把病看好的,不是来给医院刷收治数据的。
要把医疗改革改好,就要冲着病人康复,大夫叫好的局面去改,看病是有始有终的,要考核的是康复,而不是收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