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最近基金圈有个有趣的现象:33只新基金扎堆发行,权益类产品占了三分之二。表面看是市场回暖的信号,但细究认购周期拉长、港股产品密集布局这些细节,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作为一个浸-量化交易十年的老手,我发现这些表象背后藏着机构资金的大动作。
![]()
一、新基金发行暗藏玄机
本周新发基金平均认购天数延长到21.27天,最长的甚至达到89天。这让我想起量化系统里一个经典现象:当机构资金开始"磨洋工",往往是在酝酿大动作。就像我常说的,"市场观望情绪"这个词太温柔了,本质上就是机构在等最佳入场时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证500指数增强、科创板及港股通相关指数基金的集中发行。这些品种有个共同特点——都是量化策略最爱的战场。通过我的系统观察,这类产品往往伴随着明显的"游资抢筹"现象。
二、牛股的秘密:抢筹与洗盘
任何股票都面临两个挑战:跟风盘越来越多和获利盘越来越多。我在量化系统里看得真切,真正的好股票都是通过反复震荡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1)抢出来的好股票
![]()
这张图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好东西靠抢"。通过我的量化系统可以清晰看到「游资抢筹」现象——这不是简单的资金流入流出,而是反映了交易各方对未来股价走势的态度。有趣的是,抢筹后往往不会立即上涨,反而可能调整数日。这就是典型的机构与游资博弈的过程。
(2)洗出来的好股票
![]()
蓝色K线代表的「震仓洗盘」行为才是真正的黄金信号。我的系统通过「机构库存」叠加「空头回补」数据来识别这种模式。大多数散户看到剧烈震荡就以为是行情结束,殊不知这恰恰是机构在收集筹码的关键阶段。
三、FOF升温背后的量化逻辑
![]()
FOF规模突破1871亿元不是偶然。从量化角度看,这反映了市场对多元配置的需求增长。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FOF产品本质上是在用量化方法做二次组合优化。我跟踪的几个头部FOF产品,其调仓节奏与我的系统提示的「震仓洗盘」周期高度吻合。
四、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回到开篇的新基金发行潮。33只新基金集中发售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而是机构资金在重新布局的信号。作为普通投资者:
不要盲目追新基金
关注量化数据揭示的资金动向
学会识别真正的「震仓洗盘」
找到适合自己的分析工具
记住一个铁律:当市场出现大量同质化产品时(比如本周的港股通基金),往往意味着这个领域即将进入深度博弈阶段。
声明
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分析,旨在分享交流投资心得。部分数据如有疏漏或不当之处请联系删除。特别声明: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投资标的或操作建议,所有以本人名义进行的荐股行为均属诈骗。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