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编制的工作再光鲜,在咱山东也是‘临时工’!
想必这是不少山东年轻人常听到的叮嘱。在全国范围内,恐怕没有哪个省份像山东这样,对 “编制” 有着近乎执念的追求 。
2026 年山东省考报名数据显示,报录比突破 300:1 的岗位多达 104 个,较去年翻倍增长,这种追求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
在山东,流传着这样一句 “至理名言”:“不孝有三,无编为大;何以解忧?唯有考编;人生苦短,有编除外”。
![]()
短短几句话,道尽了编制在山东人心中的分量。2025 年山东省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到近 20 万人规模,平均报录比 45:1,意味着每 45 人中仅有 1 人能成功上岸。
对于山东人而言,编制绝不仅仅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它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在山东人的职业认知里,世界上的工作只有两种划分 ——有编制的工作和临时工,不存在中间的模糊地带。
更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考编早已打破 “学历滤镜”:2025 年德州公务员录取中,985 院校毕业生仅占 1.8%;济宁公务员公示名单里,985 名校生占比不足 3%,反而有不少民办高校、专科生凭借分数突围,这更让山东人坚信 “编制才是硬通货”,学历光环在编制面前不值一提。
![]()
这种对编制的追求,在山东男女青年的人生规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山东男孩儿来说,人生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考上公务员,或是进入事业单位拿到编制,仿佛只有这样,才算完成了人生的重要 “关卡”。而山东女孩儿的理想人生轨迹则常常是先考个事业编,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嫁一个同样有编制的公务员,组建 “双编家庭”。
从数据来看,这种追求并非空谈:2024 年山东省考 40.1 万报考大军中,青年考生占比超 85%,其中近六成女性考生将事业单位岗位列为首选,更有家长早早为孩子规划 “考编路线”,期盼下一代延续 “编制传承”。
![]()
也正因如此,在山东,选择自主创业或者从事风险投资行业的人相对较少,考编大军的规模却逐年壮大。2022 年至 2024 年,山东省考报考人数从 34.5 万飙升至 40.1 万,招录人数增加 40%,但竞争激烈程度丝毫未减。在很多山东人看来,创业和风险投资充满了不确定性,远不如编制带来的稳定实在。
曾经有人调侃,提起马斯克可能会被问 “有没有编制”,虽属玩笑,却精准戳中了山东人对编制外职业的认知 —— 毕竟比起大厂 3 万月薪的 “虚假繁荣”,5 千编制工资的 “真金白银” 更让人踏实。
在很多山东人眼里,大厂的高薪要面临高强度工作、激烈竞争和裁员风险;而事业单位每个月定点到账的 5000 块,不仅永不拖欠,更有完善福利和退休保障,这种 “确定性” 正是编制的核心吸引力。
![]()
在山东,没编制的人往往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
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某婚恋平台统计显示,山东相亲市场中,“有编制” 能让择偶成功率提升 62%,超过 70% 的家长将 “编制” 列为子女择偶的核心标准。
当然,考编不是唯一出路,但在104 个 “300:1” 岗位的竞争热度下,不难理解为何山东人对编制如此执着。看完这篇文章,要是还没有明确方向,不妨把考编提上日程 —— 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它确实能带来独一无二的安全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