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古称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豆腐的发源地现场。”9月,在我省举行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有一处展位,摆放着用豆腐制作的“智造世界 创造美好”字样旁边,一道“牡丹豆腐”吸引了来来往往的参会人员。嫩白的豆腐在清水中舒展,化作层层叠叠的花瓣,灵动飘逸。“00后”青年张旭是张士宏豆腐宴的初级中式烹调师,正在展位上为参观人员介绍非遗寿州豆腐宴的历史。
张旭的父亲张士宏是该项非遗的传承人。他自小在父亲的饭店中长大,学着父亲的样子处理豆腐,听着父亲为客人介绍寿州豆腐宴的文化和历史......近年来,父亲的年岁渐长,张旭主动提出传承这项技艺,于2020年开启了他的豆腐制作生涯,一头扎进了这方“豆腐天地”。
“看似普通的一小块豆腐,既能创造出无限可能,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张旭告诉记者,这份对豆腐的独特认知也成了他坚守非遗豆腐制作技艺的初心。
“牡丹豆腐”是寿州豆腐宴中的一道特色菜式,也是张旭多年来苦练的一门手艺,不仅可以突出寿州豆腐的原汁原味,还能体现寿州豆腐折而不断,有筋骨、有韧性的特点。“刚开始,两板豆腐一把刀,一坐就是一整天。豆腐太嫩,必须心静、手稳,稍有浮躁就会前功尽弃”。从最初雕刻的生硬,到如今花瓣的灵动,他用了整整半年时间反复打磨,直到现在也从未中断,“手艺人就是要天天练,一天不练手就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前不久举办的淮南市“超级皖”美食争霸赛上,他获得非遗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几年前,外地人很少知道寿县是豆腐发源地,如今寿县开展了很多类似的活动,通过持续推广,让更多人开始了解并爱上了这项非遗”。
近年来,张旭跟随父亲一道,不断结合地域文化赋予这项非遗技艺新的生命,例如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豆腐宴,研发“时苗留犊”等蕴含历史典故的菜品。寿县也在不断开展“非遗+研学”“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拓展文旅体验新空间,丰富研学游、民俗游等文旅新业态,让更多非遗走进青少年群体。
“我们希望用美食讲述寿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张旭告诉记者,未来,他还将赴黄山市学习非遗,持续精进技艺。(见习记者 陈 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