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早产儿日来临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于11月15日举办了以“呵护早产宝宝 托举健康未来”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为早产儿家庭传递温暖与希望,赋能科学育儿,推动早产儿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韦秋芬出席活动并致辞。
![]()
韦秋芬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广西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国家级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单位,医院扎实推进“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持续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工作,落实为民服务实事项目,持续推进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医院始终秉持“有爱,有未来”的理念,强化与社会各界联动,致力于为早产儿构建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医院医护团队以专业与温情为双翼,为每一个“早到天使”的成长之路倾注守护之力,让爱与希望照亮生命的起点。
活动当天,医院为6名正在接受救治的早产儿家庭颁发了共计10万元的医疗救助金。近年来,医院共帮助900多名早产儿申请专项救助及众筹项目,筹集救助善款约1800万元人民币,有效缓解了早产儿家庭的经济压力,为患儿康复提供了坚实保障,更彰显了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和社会责任。这正是医院“以爱心护航生命”公益初心的生动实践,为无数濒临困境的家庭重燃了希望之光。
现场活动精彩纷呈,设有气球魔术表演秀、亲子互动游戏、自由趣味玩乐等环节,吸引了众多早产儿家庭参与。多名曾在该院接受救治的“早到天使”逐一登台,展示朗诵、舞蹈、唱歌等才艺,孩子们自信的笑容和蓬勃的生命力,让现场观众感受到爱的力量。这些孩子曾在保温箱中历经重重考验,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顽强成长,如今在家庭的温暖滋养中绽放光彩,成为“生命奇迹”的生动见证。
![]()
活动还特设早产儿健康科普专区,由儿科专家团队提供免费咨询与义诊服务,向群众普及早产儿预防、救治、喂养及康复等科学知识。通过互动体验与专业指导,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公众对早产儿健康管理的认知水平,强化了家庭照护的信心与能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作为早产儿干预研究合作项目单位,始终致力于构建覆盖“预防—治疗—康复—随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早产儿提供“无缝衔接”的医疗保障。医院新生儿科创建于1981年,是广西最早成立的无陪护新生儿科,现有两个病区。随着医疗技术和精细化护理的提高,医院成功救治的早产儿最小孕周为23周+6天,这是南宁市成功救治的最小孕周纪录,最小体重为430克。多年来,医院充分发挥妇幼专科医院的优势,在广西率先建立了产儿科合作模式,成立早产儿防治病房,开展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创立了适合早产儿发育特点的规范化评估系统及随访体系,为早产儿提供全周期健康保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何芸)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