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中国是伊拉克的首要合作伙伴”
——访伊拉克住建部部长班根·雷卡尼
人民网迪拜11月17日电 (记者管克江)伊拉克住建部部长班根·雷卡尼近日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伊中友好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企业在承担众多高难度项目中展现了出色的技术水平和履约能力。
![]()
伊拉克住建部部长雷卡尼接受采访。人民网 伊纳斯·易卜拉欣摄
雷卡尼尤其赞赏中企承建的巴格达尼苏尔立体交通枢纽项目(以下简称尼苏尔项目)。该项目地处巴格达心脏地带,周边汇集了众多重要建筑和机构,包括各政府部委机关、消防总局、巴格达电视塔、巴格达购物中心和步行街等。这些建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部分拆迁和还建。项目所处区域年通行人数超过1.3亿人次。在如此高密度的交通环境中施工,既要保障城市交通的基本通行,又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与效率,难度极大。最终,中企为尼苏尔项目量身定制打造了2高架+5隧道的解决方案。该项目于今年9月份竣工通车,使该地区交通拥堵状况将较既有程度缓解80%以上,并减少交通污染和噪音。
雷卡尼说,巴格达地下水丰富。在尼苏尔项目中,中企开挖深度达到22米,而此前伊拉克建设隧道一般深度不超过10米。此举让伊拉克隧道建设能力实现飞跃提升,也让伊拉克拥有了自己成熟的技术团队。
雷卡尼说,当前多家中国企业正在参与伊拉克的住房建设项目,比如巴格达的扎瓦希里城,摩苏尔的嘎扎拉尼城、萨拉赫丁省萨迈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等。中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遭遇多方面挑战,但是伊政府和中方紧密协作,最终都找到解决办法。“双方共同探讨和执行解决方案,这种合作氛围营造了‘同一个团队’理念。”他说。雷卡尼还注意到,越来越多中国人愿意在伊拉克生活和工作。“我听说,有一位中国工人娶了伊拉克姑娘做媳妇。这不正是伊中相互信任、相互融合的范例吗?”
雷卡尼表示,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伊拉克饱受制裁和动荡之苦,公共服务陷入停滞,与此同时人口却迅速增长,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伊拉克政府正全力填补饮用水供应、污水排放、道路等公共服务的缺口。相信大选后组成的新一届政府也将持续这些努力。本届政府任期内,伊拉克完成了55条公路计划,很多由中企承建。特别是涉及道路、桥梁和污水网络的综合设施项目,“中企拥有先进制造技术和经验,并通过职业培训帮助伊拉克培养了大批产业工人,这也为双方长期合作夯实基础。”
谈到伊拉克正在推进的发展之路计划,雷卡尼相信中国企业一定能参与其中。他表示,伊拉克还将开启另一个战略规划——巴格达环城公路,“相信一旦政府完成相关程序,中国企业将能够在其中扮演关键作用”。
雷卡尼向中国企业发出呼吁:“欢迎来到伊拉克。伊拉克充满潜力,远未开发,需要大规模建设和工业投资。伊拉克能提供的机遇是其他地方无法企及的。”
(伊纳斯·易卜拉欣对此文亦有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