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终于绷不住了。
两小时连发三条微博,晒旧帖、甩截图、喊委屈,核心就一句:“我没说安全不重要,是你们断章取义!”
可网友不买账。不是因为不爱小米,而是因为车都刹不住了,你还在解释“我说过要刹车”?
![]()
事情的根子,从来不在那句“好看是第一位的”,而在一次次事故后,小米给出的回应:碳纤维机盖?其实是塑料贴皮;刹车失灵?说是软件误判;马力被锁?要刷赛道成绩才能解锁……桩桩件件,不是技术问题,是信任崩塌。
雷军晒出2023年,那条“安全没有99分,只有100分”的微博,本意是自证清白。可讽刺的是,正是这种“嘴上满分、手上不及格”的割裂,才让公众愤怒。
![]()
你说安全刻在骨子里,但用户买到的却是宣传与实物严重不符的选装件;你说电池经过120项测试,但车主报警半小时SOS无人应答;你强调全球最严碰撞标准,可连基础刹车逻辑都让人提心吊胆,承诺越响亮,落差就越刺眼。
更致命的是,小米的营销策略,从头到尾都在“重颜值、轻安全”。
发布会PPT里,SU7的流线车身占满屏幕,风阻系数讲得激情澎湃;而关于车身结构、制动冗余、故障应急这些真正关乎生死的内容,要么一笔带过,要么藏在小字备注里。
![]()
消费者不是傻子:你把什么放在C位,就说明你真正在乎什么。
雷军当然可以辩解:“我说‘好看第一’,是有上下文的。”
![]()
但市场只看结果:当一辆车因宣传误导引发争议,当车主因功能缺陷陷入危险,语境再完整,也救不回已经流失的信任。
况且,这次危机早已超出“言论误会”的范畴。退订潮悄然蔓延,老米粉开始犹豫,路人评价从“酷”变成“敢开这车?”
品牌口碑的雪崩,从来不是一夜之间,而是由无数个“算了,忍一忍”的失望累积而成。
雷军选择此时下场,显然不是情绪失控,而是被逼到墙角。三季度财报在即,股价已跌两成,友商降价围剿,订单持续下滑……他必须发声,哪怕只是做一次“情感公关”。
![]()
但问题在于:创始人亲自洗地,治标不治本。用户要的不是你证明自己“没说过错话”,而是看到产品真的改了、机制真的严了、售后真的快了。否则,再多的旧微博截图,也不过是给漏洞打补丁的创可贴,看着整齐,底下还在流血。
跨界造车,本就是九死一生的豪赌。特斯拉烧了十年才稳住安全口碑,比亚迪靠实打实的刀片电池赢得信任。小米想用互联网打法速成汽车巨头,却忘了:手机死机能重启,汽车失控可没第二次机会。
![]()
雷军说这是他“最后一次创业”,言犹在耳。若真如此,就别再把用户当流量,把安全当口号,把危机当舆情来“处理”。拿出造手机初期的那份敬畏,参数写清楚,承诺做到位,错了就认、坏了就赔。
否则,哪怕你晒出一百条“安全第一”的旧微博,也挡不住人们心里那句:“说得挺好,可惜我不信了。”
真正的尊重,不是靠狗头表情包和委屈文案换来的,而是用每一辆交付的车,稳稳刹住的信任。
![]()
说穿了,雷军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投机商人,不要对他抱有太高的期待和做人标准。
你看他说的话,就是最好的证明:成功的关键,不是聪明和勤奋,这些只是前提条件,真正重要的是,需要站在风口上,顺势而为。
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会抓住机会,只要站在风口上,即便你是一只猪,也会飞起来。
后来,雷军果然飞起来了,成功逆袭为国内首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