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我看到那段视频时,感觉一种很难言的失落。画面里是庐山石门涧的一个水潭。三名印度男游客赤裸上身,在潭中嬉戏。画面细节很清楚:有人在水里搓臂,水面漂着肥皂泡沫,岸边丢着一盒肥皂,救生圈被取下当作玩具丢在水里,石壁上留着湿漉漉的脚印。目击游客报警后,景区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三人已离开。景区工作人员通过调取监控、查验酒店登记,确认了当事人身份,并将案件移交入境管理部门处理。景区在11月14日发布通报,说明这是今年4月份发生的事,并表示将加强管理与巡查。有一点不可忽视:现场留存的肥皂盒、肥皂泡沫与脚印,构成了最直观的证据。关于具体罚款金额与处罚细节,暂无相关信息,有待官方进一步公开说明。
这件事在网络被重新传播后,激起了强烈情绪。很多网友愤怒,指责行为粗鲁、不尊重公共环境;也有声音提醒,要避免将个别事件上升为对某一国民群体的偏见。不可否认,公共景区有基本的规则,游客应当遵守。视频中,明显能看到景区设有“禁止下水游泳”的标识并用了多种语言提示,这说明相关告示已经布置过,但当事人仍然下水并使用肥皂清洗,这属于明知故犯的违规行为。有人把它理解为文化差异问题,提到印度恒河的宗教沐浴习俗,想要解释他们的行为原由。我要说,文化应该被尊重,但尊重的前提是场所合适与双方沟通。庐山的溪流属于生态保护区,不属于宗教场所,不能把生态保护区当作私人洗浴空间。情绪发酵之时,请大家注意言辞,不把合理的批评转化为狭隘的排斥。
![]()
这起事件表面上看是个别游客素质问题,深一层看是管理与教育的接力链条出现了空挡。景区已经有标识,这说明事前的提示做了。出问题的环节可能包括:游客入园时的宣导不够具体、酒店对外来游客的文明提示未覆盖、现场巡查在关键时间段存在盲区。还有一个现实:景区与游客、执法与教育之间,需要同时发力,单靠事后处罚难以形成长期治理效果。依法处理要有力,文明教育要持续,制度设计要补短板。在这个事情上,我倾向于这样几个方向:一是景区把处罚结果与处理流程更透明地公布,回应公众关切;二是加强现场巡逻和快速处置机制,关键点时段要有人巡查;三是把入园须知、酒店提醒与旅行社行程里的文明提示形成闭环,尤其是对外籍游客要有友好但明确的中文与英文指引;四是开展针对景区生态保护的公众教育,让“爱护山水”成为游客的第一反射。
![]()
我理解很多人愤怒——那种被“破坏了美好风景”的感觉很真实。愤怒可以推动问题解决,但不应变成针对某一民族的集体指责。治理要有力度,公共讨论要有分寸。作为媒体人,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制度层面的修补,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宣泄。发声有力量,理性有助力。
![]()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清晰的:公共场所规则不是可有可无的小节,关乎生态保护、公共安全与文明互信。我希望有关部门把处理结果及时公布,让公众看到公平与法治在运行;希望景区和运营方把预防措施做得更细致;也希望每一位游客把“尊重与爱护”放在首位。你怎么看?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么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理性讨论比情绪更有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