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中国旅游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关注,印度游客数量显著增长,各地景区纷纷呈现出多元文化的交融景象。然而,在庐山石门涧“爱池”边发生的一幕,却让这份和谐蒙上阴影。
![]()
3
三名来自印度的男性游客无视岸边醒目的“禁止下水”警示标识,脱去上衣在天然水潭中使用肥皂搓洗身体,白色泡沫随波扩散,甚至将应急救生圈当作戏水工具随意挪用。离开后遗留下的香皂包装漂浮于水面,严重破坏了泉水清洁。如此行为不禁令人发问:难道他们真以为中国的风景名胜等同于恒河圣水,可以随心所欲地沐浴净身?
4
事件曝光后,景区迅速作出回应,公开致歉并承认管理存在漏洞,承诺将增派巡逻人员,并增设多语种提示牌以加强引导。这起发生在四月、迟至十一月才引发舆论风暴的个案,不仅暴露了规则执行的短板,更掀起了关于文化习惯与公共秩序之间界限的广泛讨论。
![]()
5
开放的旅游环境理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文明游览的基本准则不应因国籍差异而有所松动。这场风波该如何收场?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既保持旅游热度,又维护景区管理的严肃性与公平性?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6
免签开了,放飞自我?
7
此次争议并非偶然。自2025年起,中国对包括印度在内的多个国家实施更为宽松的免签和过境签证政策,极大便利了跨境旅行。像庐山这样兼具自然奇观与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景点,自然成为海外游客争相打卡的目的地。
8
虽然官方尚未公布具体数据,但从景区内新增的英文、印地文标识以及工作人员配备外语能力的趋势来看,国际访客的增长已是不争事实。随之而来的,是管理难度的急剧上升。
![]()
9
时间回到2025年4月的一个清晨,庐山石门涧“爱池”旁游人如织,不少人正忙着拍照留念。突然间,一阵明显的搓洗声打破了山林间的宁静。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三名印度籍男子已赤裸上身浸入水中,手中握着香皂用力搓抹,动作极为投入。
10
更令人错愕的是,他们还将原本用于紧急救援的救生圈推入水中当作玩具嬉戏。有现场游客多次用中文提醒“不能下水”,但对方毫无反应,直至有人举起手机拍摄,几人才慢悠悠地爬上岸,神情并无悔意。
![]()
11
这段视频被拍摄者保存数月,直到11月初无意间上传至社交平台,瞬间引爆网络。从地方旅游论坛一路冲上热搜榜单,“外国游客当众洗澡”的话题引发全民热议。不少网友直言:“这是把中国景区当成自家后院了吗?”
12
道歉难平网友怒火
13
舆情发展之迅猛远超预期。11月14日,庐山石门涧景区发布正式通报,就境外游客违规下水事件向公众致歉,坦承日常监管存在疏漏,并宣布将采取强化巡查、增设多语言警示标志等多项整改措施。
![]()
14
通报明确指出,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及合作酒店登记信息,已成功锁定三名涉事人员身份,相关材料已移交九江市出入境管理局依法处理。同时,景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外籍游客行为引导机制。
15
然而这份看似诚恳的声明并未平息民愤。许多网民指出,国内游客若踩踏草坪或乱扔垃圾,往往面临即时处罚甚至罚款,而此类明显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却似乎仅止于口头劝导。
![]()
16
更有观点质疑,景区是否出于对外交关系的顾虑而选择低调处置,导致规则沦为“区别对待”的牺牲品。“终结外国人特权”的呼声在网络上迅速蔓延,相关话题阅读量短时间内突破十亿。
17
面对汹涌舆论与公众监督压力,多个职能部门迅速启动协同响应机制。九江市出入境管理局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对涉事游客的身份背景展开全面核查,力求依法依规推进后续处理。
![]()
18
与此同时,庐山景区也在“爱池”周边加装了中文、英文及印地文三语警示牌,并抽调具备外语沟通能力的员工组成专项巡逻小组,确保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能够立即上前制止并有效交流。
19
随性操作频,处罚总滞后
20
截至11月15日,三名印度籍游客的身份已被完全确认,但具体的处罚结果仍未对外公布。景区通告中仅强调“呼吁广大游客文明出游”,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且情节严重者,可处五日至十日拘留”的法律规定形成鲜明对比。
![]()
21
值得警醒的是,类似不文明现象在国内已屡见不鲜,却始终未能形成有效震慑。2024年夏季,北京亮马河岸边曾聚集大量围观群众——几名外籍游客脱衣跳入河中搓澡,搅得河水浑浊不堪。
22
尽管城管、公安与外事部门联合出动执法,最终却仅给予口头警告。事后虽加装监控设备、提升巡逻密度,但本质上仍是“亡羊补牢”式的被动应对。
23
2025年7月,杭州西湖苏堤也出现类似事件:三名外籍人士在草地擅自搭建帐篷,并点燃炭火烧烤,浓烟弥漫步道,严重影响其他游客体验。
![]()
24
面对管理人员劝阻,三人以“听不懂中文”为由拒绝配合,拒不收拾物品。直至警方到场后,事件才得以解决。西湖景区事后回应称其行为违反《杭州市市容管理条例》,但对于是否追责始终未予明确说明。
25
更令人担忧的是桂林漓江发生的案例。2025年8月,有网友拍到两名外籍男子在象鼻山附近水域违规游泳,画面显示其疑似全身赤裸。此举不仅违背漓江禁泳规定,也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公共场所裸露的规定。
![]()
26
尤为严重的是,该段水域属于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直接关系到数百万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环保组织随即发声谴责,指出其行为涉嫌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生态环境部门检测证实,局部水体微生物指标出现异常波动。
27
遗憾的是,涉事人员在调查开始前已离境,最终未能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类似乱象不仅存在于景区,也渗透进城市公共空间,亟需系统治理。
![]()
28
2025年6月,广州地铁一号线车厢内,一名印度籍男子席地而坐,用手抓食盒饭,米饭洒落一地。地铁运营方回应称该行为“未构成违法”,但仍张贴中英文告示,明令禁止车厢饮食。
29
同年5月,五名外籍网红为拍摄“探险短视频”,擅自翻越青城山景区警戒线,闯入生态保护核心区,并违规操控无人机进行航拍,严重干扰原始生态。
30
景区联合林业主管部门将其拦截,开展批评教育后依法移交公安机关。涉事团队最终以“不了解区域限制”为由发布公开道歉信,事件草草收场。
![]()
31
梳理这些案例可见共同特征:违法行为清晰可辨,法律法规完备明确,但实际处置常常延迟、软化甚至不了了之。相较之下,中国公民若犯同类错误,通常会当场受到制止、警告或行政处罚。
32
结语
33
庐山的碧水是用来映照飞瀑流泉的,西湖的绿草是用来点缀画舫轻舟的,中国的法律与规章,是用来保障每一位游客平等享有美好体验的底线。
34
免签政策是中国向世界敞开的大门,目的在于展示山河之美与社会之治,而非为失序行为提供庇护通道。不同文化自有其独特表达方式,但在公共规则面前,所有人必须一视同仁。
![]()
35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规绝不应成为“看人下菜”的弹性工具。包容建立在原则之上,尊重源自边界之内。中国欢迎八方来客,但也必须强调:入境即守法,入乡须随俗。
36
美景需要共同守护,规则需要共同遵守。唯有如此,才是对中华大地最真诚的致敬,也是跨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