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上9点15分,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灯广场正值热闹时分,广场东侧的“夜间就业创业服务超市”内,几名求职者正在电子屏幕前查看招聘信息。
“以前求职者只能在上班时间咨询招聘信息,现在我们依托‘夜市经济’做延时服务,晚上9点半前都能提供就业服务。”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杨旭介绍,这一创新举措旨在打破传统就业服务的时间限制。
这个看似普通的服务站点,自2025年9月试运营以来,正成为秀山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重要载体。
![]()
试运营期间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夜间就业创业服务超市试运行后,求职者数量、岗位收集数量、就近就业失业登记数量、领待人员资格认证数量等翻了几倍。”杨旭介绍,以前每天只有数十名群众到“零工市场”咨询,现在群众利用逛夜市、跳坝坝舞、接学生等碎片化时间来办理和咨询相关业务,为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热饭等服务,既拉近了高品质服务的物理距离,更拉近了群众和政府部门的心灵距离。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试运行期间,夜间就业创业服务超市已累计服务县内企业214家,发布招聘岗位4000余个,接待求职者和提供职业指导若干。通过精准对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就业和人才中心还利用夜间就业创业服务超市举办了德州市·秀山县2025年鲁渝劳务协作等“小规模、多场次”的招聘会7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场,累计登记求职者约2040人,达成就业意向996人。另外,还为高新区企业开展专项送工560人次,成功实现稳定就业280人以上。
![]()
精准帮扶特殊群体就业
夜间就业创业服务超市的创新模式,在解决特殊群体就业问题上展现出独特优势。
38岁的龙志贵因工伤致残后,一度自卑不愿出门工作。通过夜间就业创业服务超市的精准匹配,他现在已在重庆森仟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绿化员。“公司缴纳五险,提供住宿,我还能照顾家庭。”龙志贵说。
61岁的杨通珍则代表了另一个就业困难群体——大龄劳动者。通过夜间就业创业服务超市的推荐,她在湖南一家大型水产虾厂找到了剥虾工作,每月收入5000元-6000元。“年龄大了工作难找,没想到在这里找到了出路。”杨通珍说。
为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就业和人才中心还建立了“需求摸底-岗位匹配-跟踪回访”的全流程服务机制,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工作人员会制定个性化就业方案,并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发适合各类求职者的岗位。
![]()
创新机制破解就业服务时限
“夜间就业创业服务超市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就业服务的时间限制,将服务时间延伸至夜间,依托花灯广场‘夜市经济’,更好地满足了灵活就业人员和白天无暇求职群体的需求。”杨旭表示。
这个6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招聘信息发布电子屏、休息区、冷暖设备、WiFi等设施一应俱全。除了常规的信息发布、求职登记服务外,还提供就业咨询、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我们甚至配备了微波炉、冰箱和急救药包。”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细节都是为了给求职者创造更便利、更有温度的服务体验。
![]()
这种依托现有商圈、延伸服务时间的做法,既能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又能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实现了多方共赢。下一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就业和人才中心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覆盖范围,让更多劳动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上游新闻 吴思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