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您这边请,座位刚擦干净!”2025年,宁陕县“村光大道”年度盛典现场,宁陕县城关镇青年党员周俊博穿着红马甲,在活动志愿服务点忙得脚不沾地……
在村光大道5个月活动里,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一线服务保障的一个镜头。从27处党员服务点坚守岗位,到融媒体记者传播活力,再到村党支部书记直播助农……宁陕县广大党员以“小事见初心”的行动,让“党建红”辉映“村光”,让秦岭深处的文化活动火爆出圈,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中交出亮眼答卷。
细微处传递民生温度
“水在这里,您慢用!”“土蜂蜜、香菇脆都很有特色,欢迎品尝!”在“村光大道”主活动现场,党员志愿者的声音此起彼伏。自活动启动以来,1400余名党员参与其中,把热心细致的服务送到群众和游客心坎上。
周俊博的志愿服务台账上,记满了“搬物资、擦座椅、发荧光棒”的琐碎事,也写着“帮老人找座位、给游客指路线”的暖心时刻。“一开始觉得这些事太小,直到有位游客说‘你们的红马甲就是路标’,才明白这看似平凡的服务,是宁陕递给外界的第一张名片。”周俊博深有感触地说。
正是这群“红马甲”的坚守,助力22场“主题之夜”展演活动实现“零差错、零投诉”。他们中,有社区党员周末在红色驿站值守,有机关干部利用下班时间赶来补位,用脚步丈量服务半径,用行动搭建起“群众有需、党员有应”的连心桥,让“村光大道”不仅有文化热度,更有民生温度。
镜头下定格振兴活力
“雨天里,雨伞下的欢呼照样响亮——这份热情,是我坚守的最大动力!”宁陕县融媒体中心党员记者杨稳,用镜头记录下“村光大道”的每一个高光瞬间,也见证着绿都宁陕的活力绽放。
为了捕捉最佳画面,杨稳养成了“提前两小时到场”的习惯,逐件检查相机、三脚架,和同事反复推演拍摄角度,提前摸清观众席的“热闹点位”。活动进行时,他常常左肩扛相机、右手拿话筒,既抓拍舞台上的精彩表演,也蹲守在观众席挖掘“凡人故事”。为了让宁陕的“村光”被更多人看见,一条视频他常反复打磨10余次,还深度参与《村光大道多彩人生》《我的村光故事》等短视频策划和制作,因视角接地气、内容有温度,多次被省市主流媒体转发。在他和融媒体中心党员团队的努力下,“村光大道”的传播力持续升级,仅杨稳创作发布的视频和稿件50余条在中省市媒体刊发,让外界透过镜头领略到宁陕的乡村之美、振兴之力。
借力“村光”架起增收桥
今年“村光大道”海选启动后,广货街镇蒿沟村党支部书记邢波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参与,在鼓励党员张富东参赛时,了解到不少农户发愁“特产卖不出去”“大家都想借活动让更多人知道宁陕,可光唱好歌、演好节目还不够,得让好东西也走出大山。”抱着这样的想法,她试着在直播海选花絮时,将镜头转向农户在菜园刚采摘的黄瓜,没想到深受西安网友欢迎,一口气买走32斤。这次尝试让邢波眼前一亮:“‘村光大道’聚了人气,正好能为销售特产搭台!”
从那以后,邢波的直播间成了“村光大道”的“延伸舞台”。她邀请刚比完赛的村民来直播,聊聊参赛故事、推介家乡特产;也常带着镜头去活动现场,在选手候场间隙“插播”民宿、漂流点的介绍。为了让联动更紧密,她还把“村光大道”主题元素融入直播,让带货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截至活动落幕,邢波的直播间累计曝光量达600万次,单场最高观看量超28万次,直接带动2家小微企业销售锅巴、点心超4万元。不少网友因直播关注“村光大道”,专程来宁陕看演出、买特产,广货街镇民宿、农家乐入住率同比提升80%。
“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从志愿服务“红马甲”、镜头前“追光者”到带货“新农人”,宁陕县党员干部是“村光大道”的“参战”主力。活动中,30个县直部门党员下沉保安全、疏交通,11个镇党员走访入户、对接产销,815名村(社区)党员登台演出、开展志愿服务,带动活动曝光量超11亿次,累计接待游客超158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7.71亿元,农产品销售额增长49.4%,实现“文化搭台、党员服务、群众增收”。(通讯员 阮小槿)
责任编辑:任行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