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市五莲县高泽街道,一条不起眼的园区道路两侧,正悄然上演着一场产业协同的“双向奔赴”。
路南,是日照鸿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生产线匀速运转,机器人臂精准装配,自动导引车穿梭其间——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台崭新的微型电动汽车驶下产线。2024年,这里生产了7.49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达13.59亿元。
![]()
一路之隔,北侧的日照鸿蒙工业科技有限公司PACK锂电池工厂里,工人们正在三条崭新的电池箱组装线前忙碌。作为鸿日汽车集团旗下唯一的锂电池品牌“鸿博士”的生产基地,这里每年可产出价值5亿元的锂电池系统,直供隔壁整车工厂。
“我们从‘基础件’配套,迈向了‘核心件’本土化。”鸿蒙科技总经理张香港指着正在调试的智能化PACK产线说。这条产线采用机器人视觉上料、激光焊接与氮气保护工艺,日产可达3000KWh,良率稳定在99.5%以上。
![]()
而在鸿日汽车总装车间,一辆辆色彩明快、造型精巧的电动汽车正完成最后组装。它们中不少装配的,正是来自“隔壁邻居”的锂电池包。
“除了发动机、变速箱等极少数部件,整车大部分配件已实现‘五莲造’。”鸿日汽车集团副总裁吴建国透露,公司目前已与县内10余家供应商建立合作,本地配套率持续提升,“产业集聚不仅降低了物流与管理成本,更增强了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作为山东省微型电动车领域的领军企业,鸿日汽车不仅连续四年产销量位居行业第一,占据全国23%的市场份额,还远销巴基斯坦、印尼等国家。2024年,公司更参与起草了中国首部《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团体标准,从源头上推动行业走向规范与高质量。
而其旗下的“鸿博士”电池品牌,则依托集团研发资源,拥有100余项专利,在低温性能、安全防护等领域实现突破,产品覆盖从电动乘用车、特种设备到储能电站等多类场景。
“我们不仅是供应商,更是技术共研伙伴。”张香港表示,“车规级电池包不仅要高容量、长寿命,更要在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我们与鸿日同步研发、同步测试,从结构设计到BMS系统都深度协同。”
这样的“厂门口”配套模式,正是五莲县推动产业链“内循环”的缩影。从“老头乐”到“智能微电”,从“散乱小”到“专精特新”,五莲正在打破外界对低速电动车产业的刻板印象。
“政府搭台,企业链动。”高泽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通过“为企服务队”“一小时工作法”等机制,在用地、融资、市场对接等方面精准护航,助力企业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随着“泡泡糖”等战略新车型陆续量产,以及鸿博士在储能、特种电池等新领域的拓展,两家企业正从“协同生产”迈向“协同创新”,共同构筑起五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循环”生态。
从小镇车间到行业标杆,从“制造协同”到“技术共进”——在五莲这片产业热土上,一条路,连接起两家企业;一条链,正重塑一方经济。
《生活帮》记者 于子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