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国银行“缤纷生活”App逐步关停,到北京银行直销银行App谢幕离场,2025年以来,一场覆盖国有大行、头部城商行的App“瘦身运动”正在蔓延。
这波关停潮不仅让手机里的“银行App矩阵”即将成为历史,更折射出银行业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深层变革。
#01
“瘦身” 图景:两类App成关停主力
银行App的“精简”并非偶然,而是集中于特定领域的系统性调整。信用卡与直销银行两大板块成为此次关停的核心阵地,呈现出从中小银行向国有大行扩散的特征。
国有大行的加入让关停潮更具标志性。9月28日,中国银行宣布将“缤纷生活”App功能逐步迁移至主手机银行,成为首家关停信用卡App的国有大行。在此之前,北京农商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在2025年前10个月完成信用卡App下线,而2024年全年已有10余家中小银行完成同类操作。
直销银行的退场则更为彻底。作为2013年就由北京银行率先试水的无网点模式,直销银行曾因高收益、便捷性风靡一时,但从2023年至今,已有至少21家银行停止其直销银行App运营。截至目前,市场上仅存10余家直销银行App,不足巅峰期的十分之一,而北京银行10月公告的11月12日停服计划,更被视作这一业态的“落幕宣言”。
这背后是银行App的“存量过载”。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836家金融机构累计有2664款移动金融App完成备案,平均每家机构拥有3.18个App。部分银行甚至拆分出主银行、信用卡、跨境业务等十几个垂类应用,形成“一个业务一个App”的冗余格局。
#02
关停背后:三重逻辑驱动的必然选择
银行集体“断舍离”,本质上是用户需求、监管导向与行业转型三重压力下的理性决策,绝非简单的“砍项目”。
用户体验的倒逼是直接原因。金融服务的“低频属性”注定难以复制互联网App的高频互动,而功能单一、操作繁琐的多App模式,让用户陷入“查账单用信用卡App、买理财回手机银行”的跳转困境。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间,手机银行App用户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间从4.93分钟跌至2.70分钟,使用次数从4.54次降至2.86次,“高下载、低活跃”的僵尸App现象普遍存在,用户对全能型便捷App的需求愈发强烈。
监管合规的要求是核心推力。2024年超25家银行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索取权限等隐私问题被监管通报,而分散的App布局导致数据孤岛,既加剧了反洗钱与风险监测难度,也推高了合规成本。正如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陆岷峰教授所言,监管推动“减量”是通过集约化运营重构风险控制单元,实现系统性风险防控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平衡。
行业转型的压力是根本动因。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为7.15亿张,较2022年6月末的8.07亿张减少9200万张,且该数量已连续11个季度下滑。由此可见,银行业已从增量时代迈入存量竞争,“重获客”模式难以为继。同时,2025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中40家净息差收缩,叠加单个App所需的开发、测试、推广等高额成本,“多App重运营”模式已无生存空间,降本增效成为必然选择。
#03
银行“瘦身”后将走向何方?
关停冗余App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通过“瘦身”实现“强体”。清晰可见的是,银行的竞争焦点,正从渠道覆盖率转向用户黏性、AUM(资产管理规模)与场景生态的综合实力比拼。业内预测,银行“瘦身”后竞争将进入“内功比拼”时代。
差异化整合成为主流路径。从各家银行披露信息来看,建设银行保留“建行生活”独立App但实现与主银行深度联动;工商银行则早在2021年就启动冗余应用整合,形成统一数字渠道入口。这种“非一刀切”的策略,既避免了用户体验断层,又实现了资源集中。
技术赋能是核心突破口。毕马威《2025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正重构金融服务价值链,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已全面启动大模型应用,覆盖智能投顾、反洗钱等前中后台场景。通过AI技术实现“数据精炼”与“数据协同”,让单一App具备个性化服务能力,成为提升效率的关键。
生态化运营是未来方向。银行App需要从“业务渠道”升级为“生态组织方”:以生活缴费、社交裂变等高频场景带动金融服务激活,用“智能投顾+专属信托”服务覆盖长尾客户与高净值人群,聚焦垂直领域实现场景支付流向理财线索的转化。业内分析指出,深度运营时代的核心,是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跨职能敏捷单元,让服务融入生活场景而非孤立存在。
银行App“瘦身潮”,是银行业告别野蛮生长、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它不仅清理了数字渠道的冗余成本,更重塑了行业的竞争逻辑——未来的银行竞争,不再是App数量的“军备竞赛”,而是服务效率、用户体验与生态能力的“内功较量”。
对于用户而言,更少的App、更全的功能、更安全的服务,才是“瘦身”的终极意义。而银行能否抓住这次转型机遇,将“减出来”的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与场景深耕中,直接决定其在存量竞争中的市场地位。这场“瘦身运动”的终点,将是“金融服务回归用户需求本质的新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