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初夏时节,62岁的王阿姨这几天明显感觉体力不如往年,总觉得浑身犯困,还容易感冒。
儿女劝她好好休息,她却自觉饮食没毛病、身体一直挺好:“怎么今年还没到三伏天,我就觉得身子骨不如从前了?”
一次去社区医院,老熟人刘医生看了体检单叹了口气:“阿姨,您最近是不是吃得有点单调?身体的免疫力,是最好的‘靠山’,饮食调理咱不能忽视啊。”
![]()
王阿姨一愣,原来保持健康不只是勤锻炼、好心情,“免疫力低了,什么毛病都可能找上门”。可如何通过吃饭“养免疫”,避免动不动小病小灾?很多人其实都干错了关键两步。
医生给王阿姨开出了一份“强免疫食谱”,帮她少生病、缓解春乏。到底有哪些被中老年人忽视的饮食秘诀?哪些食材组合才真正能提升免疫力?
答案往下看,尤其是第3招,可能你一直没坚持对。
不少人以为,免疫力“低点就低点”、吃点维C就够了。其实,免疫力是身体自我修护和抵御病菌的“金钟罩”,特别是过了50岁,免疫功能每10年平均下降8%—1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指出,平衡膳食、蛋白充足、多样蔬果,是维护免疫屏障的三驾马车。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大样本人群队列研究发现:
![]()
蛋白质不足、维生素B群摄入不达标的人,感冒、感染等发生率高出同龄人13.2%—21.7%。而摄入膳食纤维、矿物质多样的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更低,并发症风险显著降低。免疫系统80%分布于肠道,肠道微生态“失衡”,等于关掉了自然防线大门。
很多中老年人犯的误区,是早餐只喝粥、午餐大肉大荤、晚上随便吃。“觉得简单清淡,其实这会让免疫力‘掉队’。”
医生解释,如果维生素D3、锌、优质蛋白摄入长期不足,T细胞、巨噬细胞活性连带下降,身体对病毒、细菌抵抗力变弱,全身轻微炎症反应频发。
![]()
坚持正确饮食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2022年追踪实验显示,中老年人调整膳食结构、坚持均衡伙食8周后,免疫相关指标平均改善幅度达12.8%,自我感受“感冒次数减少”“春困症状好转”“慢性病进展变慢”的比例提升至68.7%。
具体来看,通过循证营养干预,身体可能发生这几种变化:
蛋白质补充充足,抗体水平大幅优化。
优质蛋白每餐摄入约30-40克,能有效提升免疫球蛋白M、G水平;坚持2个月,体检显示感染风险指数降低9.6%。
![]()
维生素+矿物质合理配比,少小毛病。
每天补充300-400克多色蔬菜+水果,尤其是胡萝卜、菠菜、柑橘等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修复免疫细胞,流感高发季节发病概率降低12.3%。
![]()
多补膳食纤维,肠道生态变好。
每日粗粮、豆类及藕、苹果等可溶性纤维摄入量不少于25克,肠道“益生菌”比例上升,湿疹、慢性咽炎发作率下降15%。
控制油脂、含糖饮品,免疫系统不“哗变”。
高糖饮品、油炸垃圾食物摄入过多,会加重炎症反应。坚持“限油限糖”饮食后,血清高敏CRP(炎症反应标志物)平均下降7.2%,慢性炎症状态明显缓解。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