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俄国十月革命后,20万白俄罗斯人逃到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人

0
分享至

1933年的一个冬天,哈尔滨火车站来了批陌生人。

穿着不合时宜的厚呢料大衣,说着别人听不懂的俄语,脸上带着风霜和倦意。

有人拎着皮箱,有人抱着孩子,有的连个行李都没有。

站台上飘着雪,那天风特别大。

一个中国铁路工人小声嘀咕了一句:“又来了白俄。



这事儿在当时其实已经不是新闻了。

从十月革命后开始,东三省的车站就不断有“逃出来的”俄国人。

他们从西伯利亚一路往南,穿过边境,最后落脚在中国。

有的到了新疆,有的去了上海,还有不少人,就留在了哈尔滨。

但这批人不太一样。



他们显得更沉默,神情更紧张。

后来有人说,那里面还有以前沙俄的军官,一路打着退仗过来的。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一爆发,老沙皇的政权彻底垮了。

布尔什维克上台,开始清算旧贵族、军官、地主、教士。



这些人被统称为“白俄”——不是因为人种,而是政见。

白色代表保皇,红色代表革命。

他们和红军死磕到底,输了就只能逃。

从1918年起,白俄的流亡潮开始了。

最早一批人是从远东地区走陆路进中国的。



后来一些军官干脆买了船,从海参崴出发,穿过日本海,一路漂到上海。

还有一部分人,走的是蒙古和新疆那条线。

那时候边境线管得没那么严,地方军阀也不太在意,有人就趁乱混了进来。

逃亡的方式各有不同,结局却差不多。

比如1922年,白俄将领斯塔尔克带着7000多军人和2000多难民坐船往中国跑,结果在朝鲜海域被日本人拒绝靠岸。



船上的人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了,冻得直哆嗦。

最后靠欧美红十字会出面,才勉强让一部分老人孩子登了陆。

剩下的人等不了,只能继续漂,最后到了上海港口。

可北洋政府不愿意接。

苏联那边一句话:“可以回国投降。”白俄全不干。



怎么办?只能靠撒谎——有人说自己在上海有亲戚,要去投奔。

租界里的人也开始为难。

最后没办法,先让带孩子的母亲和孤儿上岸。

那批孤儿有七百多个,都是十来岁的孩子,眼神呆滞,连哭都哭不出来。

这些孩子后来被安排进上海的育婴堂和孤儿院,慢慢长大了。



有人学了木工手艺,有人成了画匠,还有的,后来改了中文名,在上海开了家面包房,卖“罗宋大列巴”。

上海的白俄最多的时候有两三万人。

大部分住在法租界和静安寺一带。

街头能看到穿西装的流浪汉,头发梳得一丝不乱,但脚上穿的是破皮靴。

女人有的还坚持戴着羽毛帽子,哪怕身上只剩一件旧毛衣。



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愿意放下过去。

哪怕在街头卖艺,也要弹柴可夫斯基。

有人白天在商场当售货员,晚上在酒吧里拉小提琴。

还有的干脆进了舞厅,女的做舞女,男的做保安。

有个叫娜塔莎的白俄女人,原来是外贝加尔某贵族家的小姐,逃来中国后一直靠跳舞维生。



她曾对一个上海记者说:“我在彼得堡弹钢琴,在这里跳探戈。

都是为了活着。”

而在新疆,故事走向又不一样。

那时候新疆由杨增新掌控。

他看得很清楚:这些白俄虽然是逃难来的,但不少人有军事背景,有组织,有武器。



留着是个麻烦,可一时也赶不走。

于是他定了两条:一是所有白俄进入新疆必须登记,二是不许私带武器入境。

有些白俄不愿交枪,结果被软禁了。

也有一部分人选择留下来,干脆在当地定居。

那时候的迪化(今乌鲁木齐)街头,偶尔能看到金发碧眼的孩子,一口流利的维语和汉语。



东北的情况更复杂一些。

因为日本人那会儿已经在满洲有了势力。

他们看中了这些白俄的军事经验,就开始吸纳他们搞情报、训练兵队。

白俄中有一支叫“哈巴罗夫旅”的部队,原来是反苏的,后来被日本收编,成了伪军的一部分。

有个白俄军官叫谢苗诺夫,原来是远东的一支反布尔什维克武装头头,逃到哈尔滨后成了日本人的座上宾。



他曾经在一场宴会上对日本顾问说:“我们不怕死,但更怕被遗忘。

可惜的是,到了1945年,日本战败,苏联红军进军东北。

那些与日本合作的白俄部队,几乎被连根拔起。

能逃的逃,逃不了的,要么被遣返,要么就此失踪。

但也有不少人,早就不问外界了。

他们娶了中国妻子,孩子也不上俄语课了。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被称为“归化族”。1953年,国家民委正式将他们命名为“俄罗斯族”。

这才是他们在中国身份真正合法化的开始。

有个叫董德升的哈尔滨人,是第四代俄罗斯族。

他姓董,是因为祖父在上海落脚后,拜了个中国干爹。

后来家族迁到哈尔滨,再没有离开过。

他长着典型的斯拉夫脸型,但说得一口地道东北话。

他说过一句话很简单:“我就是中国人。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叫他“白俄”。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深度报
2025-11-06 22:42:21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15 00:54:33
泰国国王给中国送上大礼,想要的中国也给了,美国彻底失去东盟?

泰国国王给中国送上大礼,想要的中国也给了,美国彻底失去东盟?

近史博览
2025-11-16 23:15:27
41岁张翰看“婚房”!徐汇350大平层7500万,售楼小姐姐蹲地服务

41岁张翰看“婚房”!徐汇350大平层7500万,售楼小姐姐蹲地服务

翰林涛涛
2025-11-16 17:03:32
天气预报丨明天更冷!重庆中心城区最高气温11℃ 后天起多云转晴

天气预报丨明天更冷!重庆中心城区最高气温11℃ 后天起多云转晴

上游新闻
2025-11-17 17:18:11
瑜伽裤玩出微喇新花样,舒适与时尚并存,小姐姐小麦色皮肤很耐看

瑜伽裤玩出微喇新花样,舒适与时尚并存,小姐姐小麦色皮肤很耐看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6 11:05:36
穷人过冬,根本维持不住基本的体面。

穷人过冬,根本维持不住基本的体面。

诗词中国
2025-11-11 20:01:36
网红博主登山坠崖身亡,两天前怒怼网友,评论区留言一语成谶

网红博主登山坠崖身亡,两天前怒怼网友,评论区留言一语成谶

央小北
2025-11-17 16:02:39
2004年,蒋方良最后一次露脸照片,头发花白,随身携带氧气袋

2004年,蒋方良最后一次露脸照片,头发花白,随身携带氧气袋

历史龙元阁
2025-11-17 17:30:11
霍尊宣布复出,前女友陈露紧跟发博: 又买热搜,那我也借个东风!

霍尊宣布复出,前女友陈露紧跟发博: 又买热搜,那我也借个东风!

玖宇维
2025-11-17 21:25:53
中国,为什么不能打第一枪?

中国,为什么不能打第一枪?

钧言堂
2025-11-15 21:29:43
火药味渐浓,中国到底想干什么?

火药味渐浓,中国到底想干什么?

谈芯说科技
2025-11-17 09:12:06
同样三房太太,霍英东的规矩有多狠?严禁二房三房合影,子女不准碰生意,大房赢麻了

同样三房太太,霍英东的规矩有多狠?严禁二房三房合影,子女不准碰生意,大房赢麻了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17 12:46:52
曾全世界仅剩一株!警卫日夜看守,我国将种子送上太空只为拯救它

曾全世界仅剩一株!警卫日夜看守,我国将种子送上太空只为拯救它

北纬的咖啡豆
2025-11-06 10:21:28
一觉醒来激活失效!Windows用户炸锅:用了这么久的“永久”竟是骗局?

一觉醒来激活失效!Windows用户炸锅:用了这么久的“永久”竟是骗局?

我不叫阿哏
2025-11-17 02:06:28
去了一次上海和平饭店,我才明白什么叫“贫穷限制了想象”!

去了一次上海和平饭店,我才明白什么叫“贫穷限制了想象”!

诗意世界
2025-11-05 22:33:13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霹雳炮
2025-10-17 21:31:29
陈思诚荣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导播把镜头切到了佟丽娅,她礼貌满分

陈思诚荣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导播把镜头切到了佟丽娅,她礼貌满分

五四观娱
2025-11-16 00:06:06
陈梦和王曼昱分别复制了张怡宁的传奇,孙颖莎呢?张继科一语中的

陈梦和王曼昱分别复制了张怡宁的传奇,孙颖莎呢?张继科一语中的

姜大叔侃球
2025-11-17 16:40:55
两个小药丸儿,一个助硬,一个延时长,在家门口的药店就能买到

两个小药丸儿,一个助硬,一个延时长,在家门口的药店就能买到

中医陈旺医生
2025-11-14 10:43:05
2025-11-17 23:08:49
史之铭 incentive-icons
史之铭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177文章数 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美国核武器进驻日本意味着什么 高市可要想好了

头条要闻

媒体:美国核武器进驻日本意味着什么 高市可要想好了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亲子
艺术
旅游

50+姐姐秋冬穿对赢麻了!别硬凹少女感,3个技巧穿出显贵感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亲子要闻

表姐难产大出血病危,我守在产房外哭到发抖,她清醒后低声说句话

艺术要闻

这雪景,太美了!

旅游要闻

丽江市区的最美秋景在中济海,让我意外的是游客很少,什么原因?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