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将进入农历十月了,这个月我们将迎来3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分别是寒衣节、小雪节气和大雪节气。
![]()
其中,十月一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或“授衣节”等,是中国就开始有的传统祭祀节日,人们会以扫墓、祭拜等形式为祖先送寒衣,纪念祖先、缅怀先人,表达孝道与关怀。
在古代时,人们视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
进入冬天天气转冷,人们认为故去的先人在阴间会更寒冷,于是在寒衣节这天给他们上坟烧纸送钱,希望祖先能添置衣物,温暖过冬。

今年是“双春年”,还有闰六月,加上60年一遇的乙巳蛇年,这些历法现象在同一年出现,因此,说今年的寒衣节是“百年难遇”也不为过。
寒衣节是我国三大祭祖节日之一,另外两个是清明节和中元节。老辈人提醒,切记上坟3人不去,3人必去!都是是哪些人呢?下面具体来看!

一、上坟3人不去
1、70岁以上年迈的的老人和体弱多病的不去
寒衣节一到,天气是真的开始冷了,北方不少地方寒潮天气来袭,甚至出现降雪。而祭祖的坟地大多在田间地头或山里,路又远又坑洼,不是很好走。
尤其是对于那些70岁以上的老人和身体弱的人,真不适合去,天寒地冻的,还阴冷潮湿,他们身子骨扛不住,很容易着凉感冒。其实祭奠重在心意,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清明节再去,一样能表达对祖先和逝去亲人的尊敬。
而且老话常说“在世尽心奉养”,让长辈平平安安、舒舒心心的,才是最该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别让年迈父母或体弱多病的人硬去祭奠,不然不管是情感上还是身体上,对他们来说都是种负担,实在没必要
![]()
2、孕妇不去
寒衣节和清明节不同,这时候天气已经转寒了,加上有一些地方可能会下雪,而上坟的路途可能崎岖不平,对身怀六甲的孕妇来说,还是存在危险的。
另外,祭祀是而要弯腰、下跪,还要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都不是那么轻松的,何况是对孕妇和胎儿来说,会更难一些。
此外,我们都知道,祭祀的氛围要庄重,不能太随意了,悲伤肃穆可能会引起孕妇情绪波动,也是不利于安胎的。
3、儿童不宜去
寒衣节天气寒冷,道路湿滑,加上儿童心智不成熟,还无法理解祭祀的意义,并且,长时间复杂的仪式会让他们烦躁哭闹。所以,还是不带着去好一些。
当然,上面这些说法,只是老辈人的提醒,实际境况,还是要依据个人情况判断,不是一成不变的。
![]()
二、上坟“3人必去”
1、女婿必去(前提是在没有儿子的家庭)
在旧时民间有“女婿不上坟,上坟辱先人”、“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女婿不跪岳父坟,上坟妻家无后人”等一些说法。
有些地方的人们认为,“宗族血脉传承”,上坟是同姓本家后人的祭祀责任,女婿属于“外姓人”,参与本家祭祖会被视为“外姓介入宗族事务”,不太合适。
但是,有些人家情况可能不同,例如,有些人家是独生子女,家里就一个女孩,人们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不去的话,反而会让人认为是不孝的表现。
所以,在只有女儿的家庭,女婿就需要承担起“顶门立户”的责任,为岳父岳母尽孝,表达尊敬和怀念。
![]()
2、贤孙必去
这里说的贤孙,指的是孝顺、有出息的子孙后代,像那些整天惹是生非,对父母和长辈打骂的人还是不要去的好,以免再惹出事端,影响氛围。
祭祀的目的不仅是感恩和怀念,还是给子孙后代做榜样,让他们通过祭祀仪式了解家族历史,传承孝道文化,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同时,也是向祖先展示家族人丁兴旺、后继有人,寄托了希望祖先保佑子孙平安顺遂的愿望。
![]()
3、孝子必去
在《尚书》中记载:“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意思是说,再罪大恶极的事,都没有比不孝不悌更严重的了。
民间常说“百善孝为先”,寒衣节作为重要的传统祭祖节,为逝去的父母“送寒衣”是子女表达思念和孝心最直接的方式。
寒衣节要到了,您认为上面这些说法有道理吗?您那边有哪些习俗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