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最近几年,超市行业的分化越来越明显。一边是家乐福彻底退出中国市场,沃尔玛5年间接连闭店123家,永辉超市2025年第三季度亏损还扩大了三成。
另一边,胖东来凭着极致服务圈粉无数,山姆会员店的会员数逼近900万,年销售额超1000亿元,成为大众追捧的热门品牌。
这说明超市并非迎来整体性衰退,而是在时代变革中面临着重新洗牌。澎湃研究所通过大数据分析上海9个超市品牌
还实地调研了大润发、麦德龙、Ole’的5家门店,采访13位消费者,终于摸清了超市转型的核心逻辑。
从大卖场到生鲜店,从单纯卖货到打造体验,超市行业的新玩法正在改写零售格局。
一、转型方向:大卖场变小,生鲜化与特色化成主流
![]()
国内超市其实没有明确的分类边界,便利店、普通超市、大卖场只是按货品品类和规模形成的连续谱系。
2017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推进“10/15分钟生活圈”建设,这让原本规划覆盖半径3-5公里的大卖场遭遇重创。周边的小型超市、便利店分流了大量客源,大卖场的颓势逐渐显现。
在此背景下,小型化和紧凑型转型成为行业共识。面积1万平米以上的大卖场,纷纷向5000平方米的“超市化”转型;5000平方米的超市,则向3000平方米的生鲜店化靠拢,只是还保留着“大卖场”的名号。
澎湃研究所选取了9个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品牌作为研究样本,包括大润发、COSTCO开市客、麦德龙、永辉超市、华润万家等。
调研发现,转型路径主要分为三类:仍保留1万平方米左右规模的大卖场,会通过增加自营特色品类打造差异化;5000平方米以下的品牌,大多选择便利店化或生鲜店化,砍掉服装、文具等非核心品类降低成本;而上海本地的部分保供品牌,作为“十五分钟生活圈”的核心,保持原有形态不变。
从区域分布来看,超市的生存状况也呈现明显差异。市区里宝山区南部、普陀区的闭店率较高,郊区中9号线沿线、松江区和闵行区南部闭店也相对集中。
静安、虹口、黄浦等城市核心区,以高端的Ole’超市为主;北部内环内外,则是大润发的主要阵地。
二、应对冲击:靠“人无我有”跳出即时零售包围圈
![]()
超市面临的最大挑战,除了同行竞争,还有即时零售的强势冲击。在静安、虹口、徐汇等核心城区,盒马鲜生、小象超市等前置仓店密度很高。
这些即时零售平台的30分钟配送圈,与很多传统超市的服务范围高度重叠,闭店密集区域往往也是盒马配送覆盖的核心区。
盒马的优势很明显,不仅配送快,还能提供配好的原材料包,比如2人份的椰子鸡套装,消费者买回家就能直接烹饪,这让传统超市的生鲜业务压力倍增。
面对冲击,不少超市选择走“人无我有”的差异化路线,避开与即时零售的直接竞争。
大润发杨浦店就剑走偏锋,引入了大量玩具化文具和DIY材料,像扭扭棒、手账贴纸等。线上品类丰富度不输专业文具店,线下货架布置精致,吸引小朋友专门来“淘货”,连爷孙俩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
麦德龙则在商品独特性上做文章,新质会员店中自有品牌、进口及独家定制商品占比超过60%。
其普陀店的坚果等零食品类,推出了很多找不到“平替”的特殊口味,包装新颖且价格亲民,只能到店或通过专属配送渠道购买。
还有大润发平型关店,凭借靠近南京东路-豫园入境游热点的区位优势,专门针对韩国、越南等外国游客选品。
店里集中摆放着不太符合国内偏好的泡面、低度白酒等商品,既满足了外国游客的采购需求,也吸引了被韩星“种草”的国内消费者。
三、体验升级:四大细节打造“逛街感”,留住消费者
![]()
在调研过程中,不少消费者提到,现在逛超市不再只是为了买东西,更看重“逛街感”,还会不自觉地以盒马为标准衡量超市“好不好逛”。
但“逛街感”并非只有豪华装修一种形式,大润发杨浦店因“过于美式”的结构,反而让消费者想起海外生活,愿意专程前往体验。
除了“人无我有”的特色商品,还有四个细节,能显著提升超市的吸引力。
1.产品介绍精细化,契合“工程师思维”
埃森哲的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大多有“工程师思维”,需要详细的产品参数来判断品质和性价比。
大润发杨浦店就精准抓住这一点,在日用品、小家电的货架上,附上了详细的使用贴士和特点介绍,和迪卡侬、荟品仓等注重体验的品牌形成“趋同进化”,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
2.场景搭建人性化,小空间营造大氛围
超市也能玩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巧思。大润发杨浦店的户外用品区,只用1-2平方米的空间就打造出“微度假”感;入口处设置的鲜切花区,一进门就给人休闲惬意的感觉,这种布置和优衣库南京西路旗舰店的思路不谋而合。
3.游购一体化,增加复合体验
购物之外的额外体验,能大大提升消费者的复购意愿。大润发平型关店推出了儿童慢速玩具购物车,家长可以带着10岁以下的小朋友,一边“开车”一边选购商品。
有母亲表示,有时候专门带孩子来线下购物,就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开车”的乐趣,购物反而成了附加收获。
4.自营商品有节制,宁缺毋滥
很多超市靠自营商品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但自营并非越多越好。生鲜、坚果等依赖初级农产品加工的品类,适合做自营;而像啤酒这类强技术特质的品类,过度自营可能导致品质下降。
有消费者吐槽,盒马早期会供应知名品牌的世涛啤酒,后来换成了自营廉价“水啤”,体验大打折扣,他也因此转投麦德龙——这里的啤酒品类丰富,有比利时酸啤酒等特色选项,满足了品质需求。
四、分化背后:超市的核心竞争力正在重构
![]()
超市行业的冰火两重天,本质是消费需求变化与行业转型不同步导致的。电商冲击下,单纯的商品售卖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体验、沉浸和社交需求正在成为新的核心。
胖东来和山姆的成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胖东来深扎河南本土,以极致服务构建护城河,员工平均税后月收入达9000元,店长月薪超7万元,高昂的投入换来了员工的主动服务意识,无需购物小票就能退货的政策,让消费者感受到十足的信任。
其自有品牌定价透明,明确标注进货价和毛利率,性价比突出,2024年全年销售额达169.64亿元。
山姆则走标准化会员制路线,聚焦中产家庭需求,仅提供约4000个精品SKU,每个品类只留3-4个选择,依托全球化供应链保障极致性价比。
2024年已在28个城市开设52家门店,会员人数逼近900万,年销售额超1000亿元。
对于传统超市而言,转型不是简单的缩小面积或增加商品,而是要重构核心竞争力。要么像麦德龙、大润发那样,靠特色商品形成差异化;要么像胖东来、山姆那样,靠服务或供应链建立壁垒;要么在细节上打磨体验,让超市从“购物场所”变成“休闲空间”。
未来,超市行业的分化还会持续,但只要抓住“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核心,无论是走特色化、生鲜化路线,还是打造体验式消费,都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