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从FC31到歼35A,沈飞五代机的逆袭之路有多坎坷?
十年前它被称为“空中拖拉机”,十年后却是全球唯一能在航母上电磁弹射的隐身战机。美国人都快馋哭了,梦想中的F35它就应该长这样,怎么就成了肥电呢?
![]()
沈飞自掏腰包打造的FC31,曾因冒黑烟的发动机受尽嘲笑。但当中国需要隐身舰载机时,沈飞爆改机身结构,强化起落架,硬是把验证机“魔改”成了歼35。它的涡扇19双发24吨推力,让昔日笑柄瞬间封神。机长17米,隐身设计,弹舱塞下6枚导弹,专治远洋各种不服。
![]()
从雪夜厂房到福建舰甲板,这场逆袭爽文告诉我们,沈飞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沈霍伊”了。
很多军迷觉得,FC31与歼35的关系不大,外表看起来不一样,发动机用的也不一样。其实它俩关系大得很,下面就来捋一捋FC31是怎么实现逆袭的。
大约在2000年左右,中国五代机研制已经开始论证,沈飞和成飞两家公司参与竞标。成飞的方案是采用独特的鸭式气动布局,虽然在当时风险较高,但为隐身性能和机动性带来了更大潜力。沈飞给出的相对保守,他们的验证机外形在网上依旧可以找到照片,网传叫歼14,外号很有东北特色,叫“雪鸮”。
![]()
这款验证机一看就有苏式风格,它也有鸭翼,但是和歼20的不同,它对发动机的要求很高,当时我国的发动机技术不行,批量制造也找不到适合的型号。而在航程和隐身性上,歼14也没有歼20好,所以最后沈飞竞标失败。
之后,相关专家团队想着总得设计出一款新飞机来,就这么闲着也不是事。于是沈飞招了一批大学生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想研发一款能够外售的五代机。这个团队因为年轻,思想很活跃,专业技术也过硬,图纸直接在计算机上画,验证机边造边改,研发速度非常快。2012年首架原型机起飞,此时距离它立项还不到3年时间。
![]()
当时瓦良格号已经改装成了辽宁舰,于2013年进入中国海军服役,舰载机歼15只能说够用。在很多军事专家看来,中国航母上缺一款能与美国五代机抗衡的隐身战机。这机会不就来了吗?之后海军看上了沈飞的FC31,让其进行升级和修改。
被军方看中了以后,研发经费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于是沈飞又花了几年时间改进,2021年歼35首飞,它有坚固的机身,可以承受住电磁弹射较大的过载。机翼面积也大,能带更多燃油,升力系数提高了很多。
![]()
原本FC31用的是RD33俄制中等推力发动机,而歼35的涡扇19完全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它的推力更大,使用寿命更长,在海上盐雾条件下也更加可靠。
打开网上歼35的搜索词条你会发现,这款飞机的筹划时间开始于2004年,显然是把FC31的历史也算进去了,它俩差别的确很大,但是不能说歼35与FC31没有关系,那是它来时的路。
有趣的是,在海军看中歼35之后,空军也想要一款。就这样,歼35A顺势而生它的起落架没有空军版的粗壮,也没有尾钩,机翼也不可折叠。
![]()
整个歼35的研发历程非常曲折,而且和主流战机刚好相反,它是先有舰载版,然后才有的空军版,先有的外贸版,然后才有的自用版。
空军既然已经有了歼20,为什么还要采购歼35A呢?
这里猜测一下,歼35A他们应该不会装备多少,一两百架顶天了。歼20和歼16现在是我国空军的绝对主力,歼35A先要到中国空军那里来一次背书,然后它就可以愉快的出口了。巴铁、中东的那帮金主们已经等很久了。不过舰载版歼35肯定不会卖,别人也没有航母,更没有电磁弹射。因此歼35要出口,就必须要搞一款空军版的。
![]()
歼35A如果出口,将打破美国F35在该领域的垄断,能为寻求五代机但受政治或条件限制的国家提供了替代方案。韩国和土耳其的五代“风味机”在歼35A、F35和俄罗斯的苏75面前不值一提。真五代机,小国以后能拿到的只有这三款。
另外,中国的战机实力在今年得到了充分印证,虽然网友都调侃歼10C是拉烟专业户,但是在印巴空战中它为中国军工打出了威名,路已经铺好了,中国五代机只要肯卖,就不怕没国家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