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宣布:波音公司研制的F-47战斗机,计划在2028年完成首飞。
这本该是个提气的消息,毕竟这是美国的第六代战机,要替换老迈的F-22。但仔细一算时间就尴尬了:2028年距离特朗普第二任期结束只剩几个月,很难说不是为了给总统献礼定的时间,更不要说美式计划推迟当然是家常便饭。
![]()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间(我们就当它能实现吧)已经比中国的六代机首飞整整晚了4年。
2024年12月26日,中国成飞和沈飞的两款六代机验证机在同一天冲上云霄,双机同框的画面让全球航空界震撼;
![]()
不到一年后的2025年11月12日,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才姗姗宣布:波音公司研制的F-47六代机计划在2028年完成首飞。这四年的时间差,已经足够让美国尴尬。
说白了,这个2028年的首飞时间点,与其说是技术节点,不如说是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献礼"。
熟悉美国政治周期的人都清楚,2029年1月就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结束之日,选择在2028年让F-47飞起来,刚好能在任期最后一年拿出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工程"。
![]()
至于这架飞机后续能不能顺利服役、会不会像美国诸多军事项目那样一推再推,那都是下任总统要头疼的事。
这种"只管当下,不管长远"的做法,在美国军工史上可不是第一次出现,当年F-22"猛禽"战机原定生产750架,最后因为预算超支和政治风向变化,洛马公司仅在1996年至2011年间生产了187架,留下一堆后续维护难题。
F-47项目最大的死穴,不是技术有多高深莫测,而是实在太烧钱。根据美国空军披露的数据,整个项目从2024到2027年的研发预算就高达117亿美元,这还不算后续采购185架飞机的费用。
![]()
更吓人的是单机成本,各方估算下来可能远不止3亿美元,要知道现在F-35的单价才1亿美元左右,F-47直接贵了三倍,堪称史上最贵战斗机。
前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做客播客节目时直言不讳:"假如我们任何一个伙伴国愿意按照那样的单价采购一架新飞机,我会非常意外。"
即便特朗普暗示要生产"减配版"用于出口,但盟友们也不傻,花两倍于F-35的价钱买个性能打折的版本,这种亏本买卖谁会做?
![]()
钱的问题还不止于此。美国空军现在手里一堆项目等着要钱:B-21隐身轰炸机刚进入测试阶段,洲际导弹更新计划迫在眉睫,还有各种武器系统的现代化改造,每一项都是吞金巨兽。
早在拜登当总统那会儿,F-47的前身NGAD项目就因为太贵被按了暂停键。
当时美空军发言人安·斯特凡内克承认,暂停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高昂,"空军在面临多个重要项目成本超支的情况下,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开支"。
![]()
特朗普重新上台后强行推动项目重启,把合同给了波音,但资金缺口这个核心问题根本没解决,就像给一个漏水的桶拼命加水,最后只能是徒劳无功。
更尴尬的是技术层面的进退维谷。NGAD项目当初被暂停,除了钱的问题,还有技术创新不足和目标不清的硬伤。
美国空军对六代机的定义、战术理念、性能指标至今没个准谱,一会儿想搞有人驾驶,一会儿又琢磨无人协同;一会儿强调变循环发动机,一会儿又把人工智能吹上天,导致研发方向摇摆不定。
![]()
反观中国,成飞和沈飞同时推出两款验证机,明显是技术路径清晰、目标导向明确——就是要在2030年前形成战斗力,替换现有五代机机群。
这种高效的研发节奏,背后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连美国自己人都对F-47这种载人六代机的前景打问号。
![]()
埃隆·马斯克在11月的推文中直言"在无人机时代,载人战斗机已经过时",还称那些制造F-35等载人战斗机的人是"白痴"。
另一位顾问维韦克·拉马斯瓦米也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表示,美国应该把钱更多投在无人机和高超声速导弹上,而不是"新型战斗机或其他什么"。
这些言论可不是空穴来风,随着无人作战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载人战机的战场价值确实在下降,美国空军自己也开始考虑将NGAD战斗机无人化,但这种战略调整又让原本就混乱的研发计划雪上加霜。
![]()
对比中美两国的六代机发展,最本质的差距不是四年时间差,而是体系能力的代差。
中国航空工业采用"双雄并进"模式,成飞和沈飞既竞争又合作,在技术攻关中形成良性互动,这才有了两款验证机同日首飞的震撼场面。
而美国呢?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去年就退出了NGAD竞争,现在只剩波音和洛马两家博弈,军工复合体的垄断格局导致创新动力不足、成本控制失控。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国防研发始终坚持"需求牵引、技术驱动",不受短期政治周期干扰,而美国却把军工项目当成了政治博弈的筹码,特朗普为了任期内出成果强行压缩时间表,这种"献礼式"研发注定难以持久。
![]()
回头看看美国军工史上的那些"雄心壮志",F-35从研发到服役推迟了整整7年,B-21轰炸机首飞时间也比原计划晚了3年,F-47想在2028年按时首飞,恐怕只是个美好的愿望。
就算真能按时飞起来,后续的测试、量产、部署还会有无数个"四年"等着。而中国呢?在两款验证机首飞后,已经开始进行系统集成测试,按照这个节奏,2030年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完全不成问题。
说到底,六代机的竞争不是简单的技术比拼,而是国家工业实力、制度效能和战略定力的综合较量。
美国试图用政治时间表掩盖技术和资金的双重困境,这种做法不仅难以挽回落后的局面,反而会进一步透支其航空工业的潜力。
![]()
当中国的六代机开始批量列装的时候,美国或许还在为F-47的预算争吵不休,这四年的差距,可能只是个开始。
参考资料:
各国争相发展第六代战斗机,外界关注“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成功首飞”传闻——环球网
![]()
美空军参谋长称首架F-47已开始建造,预计2028年首飞——北晚在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