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劳动法会越来越完善,工作时间会越来越合理,没想到市场上先出现了一种新玩意儿。
今年上海进博会上,一款叫电子咖啡的手环引起了不少关注。
这个手环戴在手腕上,通过电流脉冲刺激让人瞬间清醒,厂家说效果堪比好几杯浓缩咖啡,困了不是去休息,而是给自己来点电,这听起来多少有点魔幻。
这款电子咖啡手环在网上的售价是800多块,已经卖出去600多件,评论区有100多条留言。
有人说这是加班神器,有人说熬夜写代码全靠它续命,从购买记录来看,买这个东西的人还真不少,大多数都是需要长时间工作的职场人。
![]()
这个手环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通过电流刺激神经,让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厂家宣传说适用于学习、办公、运动等多种场景。
但问题是人困了是身体在发出警报,是在告诉你该休息了,用电流把这个警报强行关掉,身体表面上是不困了,实际上该承受的疲劳一点都没少。
关于过度工作导致的健康问题,最近几年的案例越来越多,今年10月,一位44岁的短剧导演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突然去世。
这位导演每天工作18小时,月薪只有6000元,最后公司给的抚恤金是1万元。这个数字算下来,刚好够买10个电子咖啡手环。
杭州有位外卖员为了争冲单王的称号,每天工作16到18小时,暴雨天也不休息,最后有一天,他被人发现倒在小区门口,当时还有人以为他只是在车上睡着了。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源性疾病去世的人数超过50万,这其中除了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长期高压工作、情绪波动大的职场人群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而这些人中很多都有喝功能性饮料、靠咖啡提神的习惯。
前程无忧发布的一份职场调查报告显示,91.6%的职场人都有过加班经历,近30%的人每天平均加班超过1小时,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常态。
按理说工作时间长了,人越来越累,企业应该想办法改善管理、合理分工。
但现实中很多企业选择了另一条路,不去解决让人累的原因,反而想办法让人累了还能继续干,电子咖啡手环就是这种思路下的产品。
![]()
这类提神产品的市场其实一直都在,功能性饮料从很早之前就在卖,各种品牌的提神饮料在便利店、超市随处可见。
近几年这个市场还在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功能性饮料,现在又多了电子咖啡这种更直接的刺激方式。
而且这些让人能继续工作的工具,往往需要打工人自己掏钱买,800块的电子咖啡手环,不是公司配发的,是自己花钱买来帮自己加班用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矛盾的局面,因为工作太累需要提神,然后自己花钱买提神工具,继续为公司工作。
有人可能会说买不买是自己的选择,没人强迫,但当加班成为常态,当不拼命就可能被淘汰成为共识,普通打工人还有多少选择空间?
![]()
如果不买这些提神产品,可能就没法完成工作任务;不完成任务,就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从功能性饮料到电子咖啡手环,这些产品的出现和流行,背后反映的是职场环境的问题,当困了都不能好好休息,必须靠外力强行提神的时候,这已经不是个人努力的问题了。
电子咖啡手环的厂家在宣传时说,这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但对于大多数买这个产品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更强的提神工具,而是能正常休息的时间,如果工作安排合理、工时正常,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
![]()
现在的情况是: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提神产品越卖越好,职场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
这三件事情之间的关系,其实很清楚,当困了能休息成为一种奢侈的时候,所有的提神产品都只是在延缓问题爆发的时间,而不是在解决问题。
科技进步应该让工作更高效,让人有更多时间休息,而不是让人能更长时间地工作。
电子咖啡手环这类产品的流行,提醒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如何更持久地工作,而是如何让工作回归正常。
只有工作时间合理了,休息时间有保障了,这些提神产品才会真正成为应急时的选择,而不是日常必需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