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动车不是新鲜事,换电也不是黑科技,但当蔚来再次把“电池租用”摆上台面时,争议却翻倍了。1700元一套沙发可以分期,40万的车电池却不能租?
这就是蔚来BaaS服务的现实——它不是强制,是选项;不是创新,是冒险;不是智商税,也不是慈善。这一切争论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中国新能源市场,还敢不敢继续相信“换电”?
![]()
2025年11月,蔚来官方通过“小红书”平台,用一篇长文试图“自证清白”。他们列出了所有用户可能的质疑,逐条回应,从“租电是否划算”到“租电是否是变相贷款”,甚至连“是不是只有没钱人才租电”这种灵魂拷问都一并回答了。
这次回应不是无的放矢。自2020年BaaS模式问世以来,蔚来就像一个在十字路口跳舞的人,一边向资本展示“车电分离”的前瞻性,一边要面对用户关于“到底是不是在割韭菜”的灵魂质问。这次发声,更像是一次“正名大会”,不为别的,只为告诉大家:租电不是被迫,是选择。
从模式上看,BaaS就是用户买车不买电池,省下几万元的电池成本,每月按租金付费使用电池。听起来像是长租房市场的“拎包入住”。但问题在于,电池不是家具,它是车的心脏。很多人心里打鼓:我不拥有电池,那开车是不是就像别人在我车上装了个“遥控炸弹”?
蔚来当然知道用户的担忧,所以他们一再强调:租电用户不仅可以正常换电,还能享受“1份租金,3块电池”的服务。换句话说,你的车上有一块你在用的电池,换电站为你备着一块,未来还可以升级到更好的电池。听起来很划算,甚至有点像“租一个房间送一整层”。
但问题是,用户不是没算过这笔账,而是算得太清楚了。有车主说,自己每月租金超过900元,一年下来上万,还不如当初咬咬牙买断电池。尤其是当油价下跌,油车成本接近时,租电模式的性价比就显得微妙:我不是不想环保,我只是想不被割韭菜。
蔚来当然不承认“割韭菜”,他们强调,BaaS租金只是使用成本,不像贷款有利息,且用户一年后可以随时买断电池,甚至可以将前期租金折抵一部分买断费用。乍一听,确实比“永续贷”人性得多。
但市场不是听谁说得多动情,而是谁让人更安心。而蔚来此刻面临的困局,是信任的账,不好算。
如果只从概念看,BaaS是非常“未来感”的模式。它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电动车购买门槛,同时解决电池衰减带来的用户焦虑。毕竟,一块电池动辄十几万,谁都不想几年后开着个“电池残值不足”的铁壳车到处找人接盘。
所以,蔚来提出了这样一套逻辑:你把最贵、最容易贬值的部分租出去,剩下的车身你拥有;电池的维护、更新、升级,全由我来搞定。你只要开车,像租手机里的流量包一样,每月交点钱就行。
听上去很合理,但问题在于,这套逻辑只在电池技术快速更迭时才成立。
如果电池升级速度放缓了,如果换电站布局不够密集了,如果租金不断上涨了,那用户就会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在为“技术想象”埋单?
更现实的是,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最核心部件,不拥有它,就意味着“车身的命运不完全属于我”。这在汽车消费文化中,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坎。几十年来,人们习惯了“车是我的,我说了算”,而不是“交租金,开半个车”。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官方政策持续支持换电,蔚来的BaaS模式却始终没有成为主流。用户并非不认同技术,只是没法完全信任平台。尤其在一个换电站还不如加油站多、BaaS模式还不被其他车企跟进的现实下,选择“车电分离”,就像押注一家独角兽能飞上天。
更微妙的是,这场争议背后,其实是新能源车从“技术驱动”到“价值兑现”阶段的转型焦虑。早期用户愿意为梦想买单,现在的用户只看性价比。蔚来如果不能用更清晰的账单逻辑说服用户,那再先进的BaaS,也可能沦为“懂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不愿买”的尴尬存在。
蔚来说,BaaS模式的最大优势,是租电用户能第一时间享受最新电池技术,比如150kWh的固态电池一旦上线,租户可以直接更换,无需换车。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承诺。但承诺归承诺,兑现才是王道。
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补贴退坡、油价反弹、用户趋于理性,所有车企都得精打细算。而BaaS这种模式,本质上是“高投入、慢回报”。它需要庞大的换电网络、大量的备用电池、以及长期稳定的用户基数。
换句话说,BaaS不是一门“快钱”生意,而更像是一场“基础设施豪赌”。你得先搭好地基,才能指望未来有人来住。而现在的问题是,不是没人愿意住,而是大家都想等一等,看房东是不是靠谱。
蔚来目前做得最稳的,是它的换电站体系。到2025年,全国换电站已突破2500座,这在所有品牌中遥遥领先。但光有站还不够,用户要的是“能随时换、换得快、不排队”。而这些体验,目前仍没法在所有城市复制。
再加上其他车企对换电态度不一,有的选择观望、有的自己搞一套标准,换电这件事就显得“孤独”。用户担心:我今天选了BaaS,明天如果蔚来不做了,怎么办?电池的命运还在不在我手里?
所以蔚来不光要解释模式,更要把体验做好。只有当用户发现“租电真的比买电划算”、“换电真的比充电方便”,他们才会自动成为BaaS的代言人,而不是今天这种“看不懂、算不清、信不过”的状态。
换句话说,BaaS的成败,不在宣传,而在兑现。
蔚来正在做一件很难但也很重要的事:让用户重新定义“买车”这件事。但所有定义的改变,都必须建立在信任和体验的基础上。
技术可以领先,模式可以创新,但用户的疑虑不能被忽视。BaaS不是智商税,也不是万能钥匙。它是一个选择,但要成为主流,就必须让更多人愿意选择。
未来的汽车,是不是一定要车电合一?或者,一定要车电分离?答案可能没有那么绝对。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变革的节点上,谁能赢得用户的信任,谁就有资格定义下一个十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