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林凌 川观新闻南充观察 李文星
最近,康志钢又拿到了一个新“本本”:拖拉机驾驶证。这已经是他继考取农用无人机操作证、联合收割机驾驶证后的第三本农机手证照。而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
11月13日,南充市蓬安县相如街道龙滩桥社区,记者等到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康志钢。“不好意思,刚去田里转了一圈。”他略带歉意地解释,因为前段时间雨水较多,刚刚种下不久的油菜和小麦在管护上需要更为精心,“不然全泡烂了”。
眼前的康志钢四十出头,黑黑瘦瘦、个子不高,握手时对方手上的老茧提醒着这是一个经常与农业、农机打交道的人。和他一道,我们又回到刚才管护的那片田。
![]()
11月13日,南充市蓬安县相如街道一刚整理出来的撂荒地里,康志钢正在操作农机作业。 摄影:李文星
田里是10月下旬才种植的小春作物油菜,嫩绿的菜苗已有巴掌高。一谈到农业农机,康志钢如数家珍:油菜往年每亩下种250到300克;因为受雨水影响,今年每亩下种300到400克,都是用精量播种器机械化完成的。“因为赶季节,我和合作社的其他农机手轮换着开机器。”
一个社区党支部书记,为何会成为一个全能农机手?康志钢道出其中的关键: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3年5月,作为全国八个之一、全省唯一县区,蓬安成为全国首批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立足西南丘区实际,目前蓬安已建成“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30余万亩,预计明年底将达到43.85万亩。
![]()
8月15日,南充市蓬安县睦坝镇武胜村,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抢收水稻。(资料图) 摄影:刘永红
而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与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康志钢以自己所在的龙滩桥社区为例。现在社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30余亩,社区的专业合作社有包括履带旋耕机、轮式拖拉机等在内的农机12台(套),农机手却只有4人,“特别是每年收割季节完全忙不过来,要再请上4到5名农机手。”在他看来,作为基层干部,既懂农业又了解村里具体情况,如果能在秋收春种时搭把手、开个农机,最合适不过。
![]()
11月13日,南充市蓬安县相如街道一刚整理出来的撂荒地里,康志钢正在操作农机作业。 摄影:周亮
事实上,这样的思考已经落地。今年6月,南充正式启动“万名村干部农机手(飞手)培养工程”,面向全市2700余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的适龄村干部,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无人机三类主要农业机械的操作培训。
上月初刚刚完成培训的康志钢还记忆犹新:培训学员需要完成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实操考核,内容包括田间作业、故障排除、安全应急等,“培训结束,当月油菜种植就用上了。”
据了解,作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蓬安全县农机保有量超过10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防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了85%。
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秦萍表示,为保障农机手数量充足、提升农机手操作质量,今年全县计划培训村干部600余人,到明年底实现村干部农机培训全覆盖,“让每一名村干部至少掌握一种农机操作技能,确保每个村都有三类机械的持证操作人员,真正让农机‘有人开、开得好’。”
来源:川观新闻
声明:转载出于宣传服务广大市民、弘扬正义、正气、警示之目的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联系本平台,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