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38岁的门槛上,看过身边太多人的起起落落,才猛然醒悟一个道理: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不是年轻时追过多少风口,赚过多少快钱,而是能沉下心学一门手艺,从基层稳稳扎根,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眼高手低,终究会在岁月里被现实狠狠打脸。
身边有不少同龄的朋友,曾几何时也是职场上的风光人物,拿着高薪,出入高档写字楼,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可一场行业波动,一次公司裁员,就让他们中年失业,曾经的光环碎了一地。上有年迈的父母要赡养,下有年幼的孩子要抚养,房贷车贷压在肩上,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失业成了这个年纪最可怕的“头号大敌”。他们四处求职,却发现自己除了在原来的岗位上积累的经验,竟没有一门能安身立命的硬手艺,高不成低不就,日子过得格外艰难。
反观那些当年不声不响,一门心思钻研手艺的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稳稳立足。他们可能是技术精湛的电工,是手艺独到的厨师,是经验丰富的维修师傅,或是擅长设计的技术人员……不管市场行情好坏,总有需要他们的地方,哪怕行业低迷,也不至于被生活逼到绝境,至少能保证基本的生活,不至于饿肚子。这就是手艺的力量,它或许不能让人一夜暴富,却能在风雨来临时,撑起一片安稳的天地。
看着身边人的境遇,我也忍不住问自己:我的一技之长是什么?幸运的是,我还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我有两个伴随多年的技能,一个是写作,一个是英语,都是上学时打下的基础,没有随着毕业而荒废。这些年,我靠着英语做外贸业务,稳定赚取收入;闲暇时拿起笔,写点文章赚些稿费补贴家用。这两个技能,就像生活的两个支点,稳稳托住了我的日常,也让我在面对未知的风险时,多了一份从容和底气。
想起年轻时,也曾有过浮躁的时候,羡慕别人走捷径赚快钱,差点放弃深耕这两项技能。如今回头看,幸好当时没有半途而废。正是这两门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积累的“手艺”,让我在38岁的年纪,不用面对中年失业的焦虑,不用为生计四处奔波。它们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和实践中慢慢打磨而成,就像老木匠手里的工具,越用越顺手,也越来越有价值。
人年轻时总觉得时间还多,机会还多,容易好高骛远,不屑于从基层做起,不愿意花时间打磨手艺。可生活从不会一直给人试错的机会,等到年纪渐长,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才会明白,那些年轻时沉淀下来的技能和本事,才是最可靠的依靠。手艺不分高低,无论是体力活还是脑力活,只要能做到精通,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成为安身立命的资本。
38岁的醒悟,不算太早,也不算太晚。对于还年轻的人来说,这或许是一句过来人的忠告:别再眼高手低,别再追逐虚无缥缈的风口,不如静下心来,选一门自己感兴趣或有潜力的手艺,从基层做起,慢慢积累,细细打磨。时间会给你最好的回报,当你拥有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就拥有了对抗生活风浪的底气,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活得有尊严、有底气。
而对于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们来说,若已有手艺在身,便继续深耕;若还未拥有,也不必焦虑,从当下开始学习积累,任何时候都不算晚。毕竟,生活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手艺和能力挣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