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不会掉馅饼,这话谁都知道。可你发现没有,有些人总能在看似绝境的处境里等来转机,就像总能在旧衣服口袋里翻出零钱似的。这倒不是他们命里带福星,而是有种特别的本事——能在最深的夜里给自己点灯。
![]()
老张头退休前在厂里当钳工,儿子出国后家里就剩他一个人。有段时间他整日唉声叹气,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直到有天在社区活动室看见几个老伙计在学智能手机,他抱着凑热闹的心思跟着比划。谁想到三个月后,他竟成了社区里的“摄影达人”,用儿女淘汰的旧手机拍出了老年生活杂志的封面照。现在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黑灯瞎火的时候,自己划根火柴比干等天亮强。”
![]()
这让我想起老家山坡上的毛竹。头三年埋在土里不见动静,到第四年一场春雨,一天能蹿半米高。其实前三年它没闲着,一直在土下悄悄扎根。人也是这样,那些看似停滞的日子,往往是在为将来的破土而出积蓄养分。
![]()
前阵子听说个真事。南方有个小县城,上世纪九十年代家家户户种柑橘,结果市场饱和,柑橘烂在树上没人要。有个叫李建明的农民,把卖不出去的柑橘酿成了果酒。现在他们镇的柑橘酒年产值过亿,连欧洲的超市都能买到。当初笑他异想天开的人,现在都夸他有远见。你说这是运气吗?倒不如说是在所有人都觉得没路的地方,他硬是点着火把走出了隧道。
![]()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同样是在公园里散步,有人只觉得是消磨时间,有人却能记住每棵花的花期,几年下来成了植物专家。我们小区王阿姨就是这样,退休后开始在阳台种花,现在整个小区都找她讨教养花经验。她说得好:“日子过得有没有光,全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当那个开灯的人。”
![]()
国外有研究说,人遇到挫折时,习惯性地会想“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但那些能走出来的人,往往在问另一个问题——“这事能教会我什么”。就像下雨天,有人抱怨道路泥泞,有人却注意到被雨水洗过的树叶格外翠绿。
![]()
我认识个年轻人在城里开小吃店,疫情那会儿生意惨淡。他没像别人那样关门歇业,反而研究起外卖包装,把原来容易坨的炒面改良成保温又好吃的便携餐。现在他的店成了写字楼白领最爱光顾的外卖店。他说那段时间虽然难,但让他明白了——顾客要的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打开餐盒时的那份惊喜。
![]()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祖母总在天没亮时就起床生火。她说:“别看灶膛里那点火苗,它能唤醒整个早晨。”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火种,就看你舍不舍得用它点燃新的一天。
![]()
西北沙漠里有种胡杨树,能在极端干旱的环境里活上千年。它的根能扎到地下四十米深去找水。当地人管它叫“会走路的树”,因为它的根系会朝着有水的地方延伸。人何尝不是这样?在看似贫瘠的境遇里,只要肯向下扎根,总能找到滋养生命的源泉。
![]()
有个现象值得琢磨。那些总抱怨时运不济的人,往往忽略了最简单的道理——好运就像公交车,你站在站台上等,它迟早会来。但你要是窝在家里不出门,再多的班次也和你没关系。
![]()
我们村有个老篾匠,在塑料制品泛滥的年代,他的竹编手艺眼看就要失传。可他没放弃,反而把传统技法拍成短视频。现在他的竹编小筐成了网红产品,订单排到半年后。他说:“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就像埋在土里的金子,你得把它擦亮了摆在亮处。”
![]()
人生路上,谁都难免遇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刻。但你要记得,最黑暗的时候,哪怕一点微光也格外珍贵。而这光,不必向外求,它就在你心里。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坚持过的信念,都是最好的燃料。
![]()
就像那个在菜市场里写诗的女摊主,在堆满蔬菜的摊位旁,她写出了“土豆在土里默默生长,我在人海里静静生活”这样的句子。后来她的诗被出版社看中,出了本诗集。记者问她怎么在嘈杂环境里保持创作,她说:“心里有诗的人,在哪里都能听见远方的钟声。”
![]()
所以说,相信好运终至,不是坐着干等,而是像春天播种的农人,该耕地时耕地,该施肥时施肥,然后怀着希望等待秋收。你洒下的每滴汗水,都在为明天的好收成添砖加瓦。
![]()
夜深人静时想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掌灯人。灯亮着,路就在。这盏灯可能是一门手艺、一个爱好,或者就是简单的不服输的劲头。它照亮的不仅是脚下的路,还有前方等着你的,那个更好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