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

0
分享至


新智元报道

编辑:艾伦

【新智元导读】在号称「史上最严管控AI」的顶级会议ICLR 2026上,评审区却悄悄被大模型攻占。每五条审稿意见里,就有一条几乎全由AI一键生成。当作者怀疑评审是机器人写的、审稿人又怀疑论文是模型拼的,同行评审这台「科学秩序的发动机」,正一点点滑向一场没人承认、却无处不在的自动化实验。

学术圈再次上演荒诞一幕。

一项刚刚公布的分析显示,在最新一届顶级人工智能会议ICLR 2026中,超过五分之一的审稿意见是由大模型一键写出来的。

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Graham Neubig使用Pangram Labs的AI文本检测工具EditLens,对ICLR公开的75800条评审意见逐条「验身」,结果发现:21%被判定为「完全由AI生成」,另外35%不同程度由AI修改,只剩43%被认为是纯人类撰写。


这些「AI全包」的评审不仅篇幅更长,给出的分数也更高:

在EditLens的统计里,完全AI生成的评审平均评分4.43分,而完全人写的是4.13分;

AI评审的平均长度接近3700个字符,比人类评审足足长出一大段。

很多作者这次面对的,可能是一位「特别健谈、格外慷慨打分」的机器人审稿人。

被AI「占领」的

是谁家的主场?

ICLR(国际学习表征大会)是当今机器学习领域三大顶会之一,与NeurIPS、ICML并称「AI三巨头」。

本届ICLR 2026,将于明年4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投稿量接近两万篇,远超往年。

在这样的「论文洪水」之下,审稿人压力极大,很多人早就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像是在「批改高考作文」。

让AI来帮忙,其实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差别在于,这一次是用数据把秘密摊在了阳光下。

EditLens本身就是一篇ICLR 2026投稿论文,作者提出了一种能识别「人写+AI润色」「纯AI写作」等细粒度混合文本的检测模型,并宣称在区分人类和AI文本时能达到很高准确率。


https://arxiv.org/pdf/2510.03154

Pangram Labs这家公司也专门对外宣传,自己的模型在多种场景下「假阳性率极低」,已经被期刊和高校用来筛查AI写作。

于是,一家做「AI检测器」的公司,用自家模型扫了一遍全球最重要AI会议之一的审稿意见,得出的结论是:AI已经大举攻入人类学术评审的心脏地带。

讽刺的是

ICLR刚刚立下「史上最严AI新规」

更戏剧性的,是这次「AI审稿占比21%」的爆料,恰好发生在ICLR颁布史上最严LLM规定之后不久。

今年8月,ICLR 2026组委会在官方博客上发布《大型语言模型使用政策》,给出了两条铁律:用没用大模型,都必须老老实实写出来;不管用了什么工具,最后责任都算在人身上。


如果发现作者在论文写作或研究中大量使用LLM却没有披露,可以直接desk reject(拒稿不再审);

审稿人如果用AI写评审却不承认,同样有可能连自己的论文一起被拒。

一边是官方高调强调「用AI必须坦白,从严问责」;

另一边,是第三方工具在公开页面上给出一行冷冰冰的统计:「Fully AI-generated:15899(21%)」。

这种强烈反差,很难不让人怀疑:有相当一部分审稿人,在政策高压之下,依旧默默把评审任务交给了大模型。

ICLR在舆情爆发后,也只是做出了一个简短回应:


作者炸锅

低分、怪评,与「精神病」评论

这届ICLR的评审,本来就已经让不少投稿者心态爆炸。腾讯新闻对ICLR 2026出分做过一篇长文梳理:投稿量猛增到1.9万多篇,平均得分却从去年的5.12掉到4.20,出现了作者人生首次在顶会上收获「0分」的极端情况。

更令人瞠目的是,有评审在意见中用上了「精神病」这样的攻击性词汇,引发社区公愤,最后原始评论被删除,审稿人公开道歉,但坚持认为「对论文问题的判断没错」。


还有审稿人抱怨,自己经手的论文写得像AI拼出来的,「新术语没定义,引用乱飞,实验稀碎」,让人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看懂,结果作者一句撤稿就换会重投。

在这篇报道里,DeepMind研究员Neel Nanda被引用的一句话格外刺耳:同行评审更像一台「随机数生成器」——同一篇论文,换一组审稿人,一半概率被拒。

现在再把这句话和「21%审稿由AI写成」放在一起看,难免让人多想:

如果评审本来就有很大随机性,再加上一堆看起来严谨实则模板化的AI长评,这台「随机数机」会不会变得更难预测?

其他顶会在干什么?

ICLR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被AI冲击审稿系统的学术机构,只是因为自身是AI顶会,显得格外「魔幻」。

在计算机视觉顶会CVPR 2025,审稿指南直接写明:大模型在任何阶段都不得用于撰写评审或元评审,属于零容忍政策;


不负责任的审稿意见,比如只有一两句话、明显由大模型生成、或与论文无关,可能被标记为「高度不负责任」,严重时会牵连审稿人自己的投稿被拒。

NeurIPS 2025的态度则更像「谨慎开放」:允许在写论文时使用LLM,但要求对方法性使用作出说明,还专门设立页面解释如何合规地用AI,强调不得把模型生成的引用不加核查地塞进文中。


而在更广泛的学术出版界,AI审稿也已引发连锁反应。

《自然》报道,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在期刊评审中引入Pangram的检测工具后,发现在明令禁止后,疑似AI撰写的评审比例立刻下降了一半,但论文正文中未声明使用AI的比例仍然不低。

禁令确实会让人收敛,但AI早已融入科研流程,很难完全「驱逐出境」。

有趣的是,ICLR自己也在尝试更「温和」的AI用法。

2025年,组委会与OpenReview合作,在ICLR 2025审稿中试验了一套「评审反馈智能体」:AI不直接写评审,而是给审稿人提出修改建议,比如让模糊的批评更具体、指出误解之处、提醒删掉不专业措辞。

实验显示,26.6%的审稿人根据AI建议修改了评审,平均多写了80个字,人类评估者在89%的对比中更偏好修改后的版本,但论文最终录用率并没有明显被拉高。

这一轮实验让不少人看到:AI并不一定只能当「影子审稿人」,也可以做「评审教练」。

当审稿人和作者都在怀疑对方

「这是人类啊?」

从作者视角看,现在的顶会有些像一场双向「狼人杀」:

作者怀疑收到的是AI写的评审,审稿人怀疑看到的是AI生成的论文;

会议组委会则一边动用检测模型排查,一边又在讨论如何合法、安全地用同类模型来帮自己减负。

与此同时,研究者们也在更系统地观察AI评审的行为差异。

最新的Gen-Review数据集就模拟了2018–2025年ICLR所有投稿的「AI版本评审」,发现大模型在打分上存在偏向,且不总是严格遵守审稿指引,评分与最终录用结果的相关性也有限。

这场围绕ICLR 2026的风波,其实只是一块放大镜。

它把一个原本散落在期刊、会议、预印本平台各处的趋势集中显影,AI正悄悄改写科学评审的分工,而人类社会还没想明白到底希望它扮演什么角色。

也许,真正的危机是,我们是否还愿意为每一条评审、每一篇论文,投入那一点点不可替代的人类注意力。

当越来越多的评审是由模型写给模型,人类科学家必须回答的,也许是这样一个问题:在这场看似自动化的评判游戏里,我们究竟是裁判,还是被算法顺手带偏的旁观者。

参考资料:

https://iclr.pangram.com/submissions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83年,下岗职工花700块买下上海废旧水塔住,22年后拆迁时愣了

83年,下岗职工花700块买下上海废旧水塔住,22年后拆迁时愣了

温情邮局
2025-11-11 10:58:54
燕梳楼:如果日本驱逐薛剑,就是向中国宣战!

燕梳楼:如果日本驱逐薛剑,就是向中国宣战!

燕梳楼频道
2025-11-13 12:44:36
杨瀚森G联赛创21分纪录,苏群精准点评,关键三分助胜

杨瀚森G联赛创21分纪录,苏群精准点评,关键三分助胜

老狊说体育
2025-11-17 12:35:33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阿器谈史
2025-11-12 17:24:46
多纳鲁马:1-2之后我们就放弃了比赛,这绝对不应该发生

多纳鲁马:1-2之后我们就放弃了比赛,这绝对不应该发生

懂球帝
2025-11-17 06:37:04
日媒:日议员谴责高市“自己引发国家危机”

日媒:日议员谴责高市“自己引发国家危机”

参考消息
2025-11-16 18:44:04
春秋航空发布非自愿退改规定通知

春秋航空发布非自愿退改规定通知

半岛晨报
2025-11-16 10:38:45
中产信仰崩塌,山姆的这颗雷,早在半年前已埋下

中产信仰崩塌,山姆的这颗雷,早在半年前已埋下

大鱼简科
2025-11-14 19:58:14
文班缺席马刺7人上双送国王6连败 威少14+9+7总分超绿军两名宿

文班缺席马刺7人上双送国王6连败 威少14+9+7总分超绿军两名宿

醉卧浮生
2025-11-17 07:27:31
女子狂犬病狂躁期抢救28天,10个月后复查达标,她做对了3件事

女子狂犬病狂躁期抢救28天,10个月后复查达标,她做对了3件事

诗意世界
2025-11-14 21:48:03
朱德去世后,中央费尽周折在攀枝花找到一名老妇,帮他完成遗愿

朱德去世后,中央费尽周折在攀枝花找到一名老妇,帮他完成遗愿

丞丞故事汇
2025-11-02 13:43:12
汕头大学真是广东省内非常可惜的一所学校

汕头大学真是广东省内非常可惜的一所学校

玉辞心
2025-11-17 07:06:47
“快来逮捕我”,沈伯洋窜德发挑衅,不到24小时,大陆对其出重拳

“快来逮捕我”,沈伯洋窜德发挑衅,不到24小时,大陆对其出重拳

男女那点事儿儿
2025-11-16 14:35:56
多名用户反映WPS打不开云文档,客服称网络异常!已恢复

多名用户反映WPS打不开云文档,客服称网络异常!已恢复

南方都市报
2025-11-17 11:37:37
樊振东全运会封神,邓亚萍刮目相看,德甲弗队长发图文祝贺

樊振东全运会封神,邓亚萍刮目相看,德甲弗队长发图文祝贺

乒乓网
2025-11-16 20:04:00
笑掉大牙!雷军喊抵制水军,网友却扒出小米操纵水军被罚记录

笑掉大牙!雷军喊抵制水军,网友却扒出小米操纵水军被罚记录

吃瓜局
2025-11-16 17:42:38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阿斚田侃故事
2025-11-03 22:56:11
梁小静锁骨断裂今天早上做手术 完全康复需要三个月到半年

梁小静锁骨断裂今天早上做手术 完全康复需要三个月到半年

劲爆体坛
2025-11-17 08:18:09
湖南富婆发现路上“陌生女人”长得很像自己,查验DNA后发现,竟然是自己的双胞胎姐妹

湖南富婆发现路上“陌生女人”长得很像自己,查验DNA后发现,竟然是自己的双胞胎姐妹

励职派
2025-11-14 12:45:25
截至2025年11月15日,俄罗斯占领乌领土19.3%,涉及8个州1个地区

截至2025年11月15日,俄罗斯占领乌领土19.3%,涉及8个州1个地区

山河路口
2025-11-16 19:18:02
2025-11-17 14:11:00
新智元 incentive-icons
新智元
AI产业主平台领航智能+时代
13885文章数 662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营销话术反噬信任,雷军不该只是一怒了之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国的强烈愤怒还在继续 日本有三个没想到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国的强烈愤怒还在继续 日本有三个没想到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二次封后的宋佳凭什么狂妄?

财经要闻

疯狂的"吸金村":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

汽车要闻

荣威M7+豆包大模型 用车机AI策划说车视频怎么样?

态度原创

数码
艺术
游戏
旅游
健康

数码要闻

戴森新一代无叶冷暖风扇AM15发布,首发价3790元

艺术要闻

这雪景,太美了!

《逃离塔科夫》公布未来修复内容 并对玩家发放补偿

旅游要闻

美团旅行发布冰雪季出行趋势:高铁+航线齐发力,“崇礼滑雪门票”搜索量增长近三倍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