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十四五”时期,安徽全省累计实物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27.5万套(间),发放租赁补贴28.9万户;帮助60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解决了住房问题;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47.6万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178个,惠及群众近260万……11月17日,记者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着力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促转型,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帮助60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解决了住房问题
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查文彪在发布会上介绍,五年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聚焦人民群众安居宜居,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实物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27.5万套(间),发放租赁补贴28.9万户,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依申请应保尽保,帮助60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解决了住房问题。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稳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47.6万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178个,惠及群众近260万。
同时,系统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2平方米,群众住房从“住有所居”转向“住有宜居” 。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聚焦住宅小区“飞线充电、电梯故障、外墙脱落”等民生痛点开展专项治理,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口107万个、更新改造老旧电梯1.3万台,治理屋面渗漏、外墙脱落460万平方米。
![]()
增设公共停车泊位38.9万个 新增轨道交通里程165.6公里
五年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协同打造高质量发展、高颜值生态、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安全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对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的集聚力感召力,2024年全省净回流人口15.7万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58.33%提高至2024年的62.57%,城市建成区面积(含县城)从3698.3平方公里提高到3940.2平方公里。
同时,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持运营前置、整体谋划,推行“策划+融资+运营”模式,结合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依托城市更新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组织实施重点更新片区51个、谋划推进重大项目5600个,已完成投资4300亿元。立足提升城市活力和竞争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增设公共停车泊位38.9万个,新增轨道交通里程165.6公里,更新改造各类地下管网2.2万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27.1平方米,供水、供气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此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历史建筑6297处,分别居全国第8、第3位。
城市生命线监测“合肥模式”已在1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复制实施
五年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持安徽创造、智造、建造融合发展,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推进中国建造(安徽)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全省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增至41家、居全国第9位,一级资质企业增至977家,2021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台阶,2024年达到1.3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
同时,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城市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整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构建“1+16”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运行体系,“合肥模式”已在全国70多个城市及1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复制实施。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累计排查整改燃气问题隐患8.8万项,完成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7300公里,建成运行瓶装液化气监管平台。
五年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统筹实施城乡安居工程,累计改造城市危旧房1.25万套、农村危房3.35万户,在全国率先出台自建房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整治存在隐患的城乡自建房14.78万栋,城市安全韧性明显提升。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扎实开展城市污水管网整治攻坚行动,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新增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1.25万吨,累计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78个、设计处理能力达4855万吨/年,江淮大地呈现天蓝地净、水清岸绿美景。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实习生 曹芸
编辑 彭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