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15时07分,“清风云南”官网的标题格外刺眼《大理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常树标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短短数百字的通报,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这位跨界“粮官”的贪腐内核。从公安缉毒一线的执法者,到掌控千万吨粮食储备的“一把手”,再到如今身陷囹圄的违纪违法者,常树标的人生轨迹,在权力的漩涡中完成了一场令人唏嘘的“堕落反转”。
跨界攀升 从警徽下的坚守到粮权中的迷失
1976年出生的常树标,职业生涯的起点带着几分“硬核”底色。2002年,26岁的他怀揣着对基层治理的热忱,走进漾濞县鸡街乡人民政府的办公室,从琐碎的行政事务中积累经验。5年后,他转身穿上警服,成为漾濞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先后在指挥中心、禁毒大队任职,从副主任到教导员,一身藏蓝见证了他在边境缉毒、治安防控中的日夜坚守。那些年,他曾顶着烈日在山路设卡,也曾熬夜研判案件线索,警徽下的身影,一度是群众眼中“正义的象征”。
![]()
2013年,常树标告别公安系统,踏上地方行政的晋升之路。从平坡镇镇长到党委书记,再到漾濞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他的权力版图不断扩大。熟悉他的人回忆,“刚到乡镇时,他还常骑着摩托车下村调研,和村民坐在田埂上拉家常”。可随着职位越来越高,他的脚步渐渐远离了田间地头,取而代之的是酒局饭局上的推杯换盏,公文包里的审批文件越来越厚,心中的防线却越来越薄。
2023年6月,一场关键的职务调整,将常树标推向了权力的“高危区”——他调任大理州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随后兼任滇中引水办公室主任。2025年3月,他再添新职,兼任州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一举掌控全州粮食储备、轮换、项目建设的“话语权”。彼时的他,站在总投资9.8亿元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整体搬迁项目工地上,看着拔地而起的粮仓,眼中闪过的不是守护粮食安全的责任,而是权力变现的“商机”。从执法者到“粮官”,23年的职场生涯,他终究没能守住初心,在权力的腐蚀下彻底迷失。
全面破纪 通报背后的贪腐“细节图景”
“丧失理想信念,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报中的每一个字眼,都对应着常树标触目惊心的违纪违法事实。翻开他的“贪腐清单”,从政治纪律到生活作风,几乎全面失守。
在政治上,他堪称“两面人”的典型。得知组织正在核查线索时,他连夜召集亲信串供,将收受的贵重礼品转移至亲戚家中,甚至伪造虚假材料试图掩盖违纪事实,以为能“瞒天过海”,却不知每一步操作都留下了清晰的痕迹。在廉洁自律上,他早已突破底线:逢年过节,办公室的抽屉里塞满了管理服务对象送来的购物卡、高档烟酒;周末假期,他频繁出入私人会所,接受老板安排的“娱乐活动”,席间敲定的,是工程项目的承揽意向;他还利用职务便利,为特定关系人“量身定制”招标条件,帮助其轻松拿下粮食储备库配套工程,从中收受巨额“感谢费”。
更令人不齿的是,他连扶贫资金都不放过。在担任漾濞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期间,他以“项目管理费”的名义,套取扶贫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将本应用于改善民生的钱款,挥霍在高档消费和人情往来中。而在粮食系统任职的短短两个月里,他已开始操控省级储备粮轮换,试图通过“以陈顶新”“转圈粮”等手段套取国家补贴。此外,通报中“参与赌博”的表述,更暴露了他糜烂的生活作风——深夜的棋牌室里,筹码的碰撞声取代了曾经的警笛声,也敲响了他人生的丧钟。
高危岗位 粮食系统的“权力寻租空间”
常树标的堕落,并非个例,而是粮食系统廉政风险的集中暴露。作为州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他手中的权力堪称“含金量十足”:掌控着每年超10万吨省级储备粮的轮换权,每一次轮换的价格、渠道,都可能成为权钱交易的节点;主导总投资9.8亿元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整体搬迁项目,从招标代理的选择到工程验收的签字,每个环节都暗藏“寻租空间”,仅二期工程4.55亿元的投资,就足以让不法商人趋之若鹜。
更关键的是,他还手握超5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专项资金的审批权,若虚构粮食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就能轻松套取巨额资金。值得注意的是,他曾在公安系统任职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成为其腐败的“助推器”——他利用昔日同事的关系,为特定关系人在粮食运输、仓储监管等环节“开绿灯”,形成“警粮勾结”的利益网络,让监管沦为“走过场”。
事实上,近年来粮食购销领域一直是反腐重点。就在常树标主动投案前,大理州洱源县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原经理王繁荣等多名“粮官”已相继落马,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可他仍心存侥幸,刚上任就迫不及待地“伸手”,最终在反腐高压下无处遁形。
主动投案 高压震慑下的“无奈选择”
2025年5月30日,距离常树标兼任州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仅两个月,他主动走进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大门。彼时的他,面色憔悴,双手紧握,与两个月前在项目工地上意气风发的模样判若两人。
知情人士透露,常树标的主动投案,并非真心悔改,而是在多重压力下的“无奈之举”。一方面,全国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正如火如荼,大理州本地多名“粮官”落马的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让他日夜难安;另一方面,组织已经掌握了他套取扶贫资金、收受礼品礼金的部分线索,若继续顽抗,只会面临更严重的后果。从5月投案到11月被“双开”,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审查调查人员顺着线索层层深挖,最终查清了他所有违纪违法事实,将其彻底钉在耻辱柱上。
结语
从警徽下的执法者,到粮仓里的“硕鼠”,常树标的人生悲剧,源于对权力的贪婪,对纪律的漠视。他的结局再次印证: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无论权力大小,若不能守住初心、敬畏底线,终将被权力反噬。如今,随着他的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而这起案例,也为所有手握公权的公职人员敲响警钟:反腐高压常态化,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