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婆,我实在扛不住了……对不起。下辈子,我不做外卖员了,也不娶你了,不让你跟着我受这份苦。”
——2025年11月2日,一位33岁的外卖员在跳江前,发出了这条微信。
压垮他的,是前一天的一笔50块钱罚款。因为送的餐有点凉了,他被顾客差评,平台直接扣了钱。
对许多人而言,这不过是一杯咖啡的钱;对他而言,却是需要奔波数单才能弥补的损失。
这起悲剧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也将外卖行业残酷的生存现状置于舆论聚光灯下。
今年年初,外卖市场曾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补贴大战。美团、京东、淘宝闪购三家平台为此投入了超过1000亿元的真金白银。
平台试图用资本的力量来重塑市场的格局,这场烧钱游戏在短期内创造了令人炫目的数据,京东通过百亿补贴最高将日单量做到了超过2500万单。
然而,热闹是拿钱堆出来的,根本不长久。京东财报显示,其二季度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亿元暴增至148亿元。
就在三大平台正在筹措弹药进一步火拼时,官方下场叫停了这场“内卷式”竞争。
平台为争夺用户进行的千亿级补贴,就像一剂猛药,药效过后只留下更加虚弱的行业体魄。
这两天#外卖为什么突然没单了# 的话题登上了短视频热搜,有相当多的外卖小哥出镜录视频表示:
现在的外卖单子不好接了,越来越难跑了。以前天一冷的时候,糖葫芦、烤红薯、甜点、奶茶送的都停不下来,今年就明显少了很多,甚至一半都不止。
深圳一家茶饮店老板也印证了这一现象:“在外卖补贴降下来之后,我们在三大平台的外卖订单都少了很多”。
这其实不是一家店的问题,是整个行业都这样。
究其原因,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行为正经历深刻变革。曾经的外卖消费主力——都市白领和年轻群体,正在重新审视非必要支出。
男性消费觉醒浪潮更进一步加速了“仪式感消费”的退潮,务实主义取代了冲动消费。
与此同时,外卖从业人数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爆发式增长,与网约车行业司机数量激增25%的状况如出一辙。
大量失业人群和在职人员涌入这个本已饱和的市场,试图通过兼职维持生计。
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单个骑手的接单机会被大幅稀释。
在订单总量萎缩的背景下,平台为维持利润,进一步压低了配送单价。
有骑手透露,京东外卖“从年初三公里十块钱,到现在三公里有的只给一块钱”。
这种断崖式降价意味着骑手必须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维持基本收入。
面对这场生存危机,骑手们唯一的应对之策就是无限延长工作时间。
多位全职骑手表示,如今每天需要工作超过12小时,从清晨持续奔波至深夜。即便如此,实际收入也仅相当于高峰期的一半。
这种“用时间换空间”的生存策略,正在将整个行业拖入更深的恶性循环。
当骑手们在寒风中为一块钱的订单疲于奔命时,平台的算法却在冷静地计算着如何用更低的成本完成更多的配送。
那位跳江外卖员的悲剧是一个缩影。
在他的身后,是数百万同样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骑手,是一个建立在脆弱基础上的庞大产业。50元罚款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其背后是整个系统性的困境。
平台经济的野蛮生长时期已经结束,留下的是一片需要重建的生态。
当资本停止输血,当消费者回归理性,当从业者不堪重负,这个曾经被誉为“新经济代表”的行业,必须直面其结构性矛盾。
外卖订单的消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指标的变化,更是一面映照出当下社会真实状况的镜子。
这个冬天有点冷,每一单消失的外卖背后,都是一个努力活着的人,和一个值得被看见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